盂兰盆节,依靠十方僧众威力报父母恩的日子。
(本文摘自2021年8月15日智广阿阇梨《佛说盂兰盆经》开示)
《盂兰盆经》是一部佛门的孝经
《佛说盂兰盆经》是佛陀亲口讲的一部经典,非常重要。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这个日子在佛教里面非常重要。僧俗四众为了报答累世父母的养育之恩,向十方的僧众陈设供养,凭借十方僧众的威神加持,加被七世的父母都能够脱离痛苦、获得安乐,是这样的一个节日。
盂兰盆节当然是起源于《盂兰盆经》,《盂兰盆经》里面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
盂兰盆节,我们以前讲过它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报恩。所以我们每年举办的盂兰盆节的法会叫“盂兰盆节报恩法会”。
为什么叫报恩法会?其实就是因为佛陀在《盂兰盆经》中教导我们,每年七月十五的时候,都要忆念父母,忆念父母的恩德,做盂兰盆来供养佛及僧众,以报答父母的慈爱、养育之恩,所以说盂兰盆节也是一个报恩的节日。佛教其实也非常地注重孝道的精神。
在佛陀时代,印度就兴办盂兰盆会这样的活动。在《大盆净土经》里面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了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僧众。所以说佛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盂兰盆会。
《盂兰盆经》最早翻译成中文是在西晋的时候,由三藏法师竺法护翻译的。经中供养十方僧众以求报答父母恩德的孝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不谋而合,所以得到中国帝王的倡导,也得到民众的拥护。中国最早的盂兰盆会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这本书记载:大同四年的时候,梁武帝在同泰寺供设盂兰盆斋。《释氏六贴》这本书里面也说: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就在各大佛寺设盆供养。
所以说盂兰盆会在中国古代就非常地盛行。唐代的时候更是如此,唐代宗、唐德宗都曾经亲自陈设盂兰盆供。《法苑珠林》这本书里面记载:唐朝的各个寺院每年都有盂兰盆会这样的法会,大家都设盆供养。来送供养的人有皇帝、官员,也有普通的老百姓,所以说对于盂兰盆会是非常推崇的。所以在历代帝王的倡导之下,盂兰盆供也广泛传入中国的民间,成为上千年盛行不衰的佛事活动。所以在中国古代,盂兰盆节是非常大的一个节日,盂兰盆法会是非常盛大的一个法会。
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其实也应该把这个优良传统恢复起来,不要忘记这个优良传统,按照佛陀的教导发起孝顺父母的报恩之心,这是很重要的。
《盂兰盆经》是一部佛门的孝经,最重要的是提倡佛门的孝亲报恩的精神。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发起孝亲报恩之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地去做孝亲报恩的修行,这是非常殊胜,也是非常重要的。
盂兰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救倒悬”。三恶道的痛苦无法来描述,只能以倒悬作比喻,就是头朝下吊着。如果一个人脚被绑在上面,头朝下吊着,那肯定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倒悬就指三恶道的痛苦。盆就是盛食物的清净的容器。所以盂兰盆就是用干净的钵盂盛种种精美的饮食,供养十方的佛菩萨僧众,来救度累世父母犹如倒悬之苦。所以盂兰盆翻译成中文就是“救倒悬盆”。
目连救母
《盂兰盆经》里面讲道,大目揵连尊者最初证得圣果以后,就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他想要知道父母亲转生到哪里了,所以他以天眼观察三界六道,寻找父母的生处。他看到母亲生在饿鬼道当中,得不到饮食,常年饥饿,皮与骨头都连在一起。孝子目连看到母亲的痛苦,难以忍受,马上就用钵盛满了饭到饿鬼道当中送给母亲吃。大目揵连尊者的母亲一看到钵饭,马上就用左手遮住钵盂,右手把饭抓成团,但是,还没有等饭进口,就化成了火红的热炭,没有办法吃到嘴里。
据说,大目揵连尊者是大富家庭的出身,他的母亲非常吝啬,家中的财富保护得很好,宁可坏了也舍不得送人。即使在饥荒时代也把粮食收藏得好好的,见死不救。她生前积累了悭吝的重业,所以转生为饿鬼,长年与饥渴相伴。
这就是一种饿鬼的习气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是悭贪让自己堕入饿鬼,天天在饥饿当中煎熬,无奈习性难除,不思悔改,一遇境界,又马上现行。一得到食物就下意识地遮住钵盂,生怕被别的饿鬼抢走,马上想自己吃个痛快,这样吝啬的心态还是跟生前一样。哪晓得万法唯心,悭贪一起,美食就变成了火炭。如果当时能够念及同类与自己一样,即可发慈悲心,不忍独自享用,一定会甘露充满,自他超出苦轮。但她不改恶习,不除恶因,怎么能够超越饿鬼的命运呢?
所以果报都是由自己的心造的,不关别人的事。我们现在这个当下一定要好好地改变我们的习气,这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未来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其实就是由现在种下的种子和习气决定的。像目连尊者母亲生前的时候特别地悭贪,所以死了就堕入饿鬼道,哪怕她得到了一钵饭,她还是以悭贪的心去对待,最后饭就变成了火炭,没办法吃到。所以你看,这个习气不除,痛苦就不能消除。如果想着:“啊,我今天终于得到了一钵饭,我要让大家都一起吃。”这样想的时候,可能马上就脱离饿鬼道的痛苦了,但是他的母亲因为恶习难改,所以还是没有得到解脱。
目连尊者看到母亲业力如此深重,食物还没有进口就变成了火炭,虽然他神通广大,能震动世界,回转日月,却竭尽神力也不能够拔救母亲,所以他就大声地哭泣,火速地返回,把自己所看到的向佛来汇报。
佛陀说:因为你的母亲罪根深结。你虽然孝顺母亲,但是没有力量来救度母亲的痛苦。其他的天神、地神、邪魔、外道的道士、四大天王也是没有能力的。你现在必须要依仗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才能够拔除你母亲的厄难。
僧众为什么有威神之力?
“十方众僧”指的是十方世界当中安住的如海的僧众,这种圣众群体的力量,并非目连尊者一个人可比。
僧是什么?是和合的意思。和合里面有两种含义,一种叫“理和”,一种叫“事和”。“理和”指的是什么呢?共同证得无为的法性,就叫“理和”;“事和”指的是什么?就是六和敬。
具足理和、事和叫做真实僧,只有事和叫清净僧。真实的僧宝能令胜义正法久住不灭,清净僧宝能使世俗正法久住不灭。因此律藏上说:下至有五人持律,和合共住世间,便名正法不灭。
所以你看所谓的正法,标准是什么?不是说有经书在就有正法,最重要的是有僧团才有正法。历史上所有的灭佛最重要的就是摧毁僧团。所以说你把佛像毁了,其实佛教是不会毁灭的;你把经书烧了,佛教也不会毁灭的;但是如果你把僧团摧毁了,佛法就没有了。
律藏上说:下至有五人持律,和合共住世间,便名正法不灭。这就是僧团的重要性。就是说如果有五个人,大家都守持戒律,和合共住,达到六和敬,这就说明正法还在,所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僧团。
我们要让正法久住,其实也就是要建立僧团,建立僧团才能够正法久住。为什么说鉴真大师对日本的佛教贡献特别大?就是因为有他,所以日本才有了清净的僧团,所以才使正法不灭,才有正法住世。如果没有僧团,就没有正法;没有正法,佛法就灭亡了。
佛灭度后,佛法的命脉全赖僧众延续,供养僧伽也就是普供三宝,所以僧伽极为珍贵,有大威神力。
佛陀说救济苦厄之法
佛说:现在我给你讲述依照僧众神力救济苦厄的方法,令一切苦难脱离忧苦。
我们怎样才能够得到僧众的加被?怎样才能够福德最大化?
福德是一种缘起之法,由时间、发心、供养境、供养具等多方面的因缘聚合而显现。
福德的大小有很多的因素决定,我们要抓住窍诀。你如果不懂这些窍诀的话,你好像在积累福德,但是其实没积累多少;你如果懂得这些窍诀,就可以短时间积累更大的福德。
其实我们今天讲的是发财秘诀啊,不是一般的,真的绝对是发财秘诀。最大限度获得福德的方法,就是在因缘的各方面都力求广大,如果能在殊胜的时间、发殊胜的心、依靠殊胜的僧众福田、供养殊胜的供物,以殊胜的缘起就可以获得殊胜的福德。
殊胜的时间
找殊胜的时间供养。时间不一样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盂兰盆经》里面说:“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由于这一天,僧众和合,互相勉励,尊崇道业,改过迁善,容易成就出世圣果,佛见了非常欢喜,所以叫佛欢喜日。所以七月十五这一天就是一个殊胜的时间。
发殊胜的心
动机很重要。
在这个殊胜的吉日,应当发起借僧众威力报答父母恩德的大心。就是要怀着为救度苦难中的七世父母和现世父母的孝心来作供养。
七世其实是一种表意,并不是说我们只救度七世就够了,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七世其实就是代表无量的意思。所以说,如果为了救度生生世世无量的一切父母众生,让他们能够解脱痛苦,我们以这样的发心,这就是圆满的菩提心。发殊胜的心可以理解为以圆满的菩提心摄持来作供养。
殊胜的供养
成办殊胜供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供养具尽世甘美;第二,供养境广大,普供十方众僧。
所谓的殊胜的供养就包括供品要殊胜,供养的对境要殊胜。
“尽世甘美”就是说用世间最好的东西来作供养,就是在你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要做到最好的供养。
当然这是没有标准的,每个人的最好不一样,但是你一定要在内心当中认为是最好的,你如果好的自己用,坏的供养佛,那其实没啥功德的。
有人疑惑了:我条件差,做不到尽世甘美,那怎么办啊?蕅益大师说:“富则罗天下之珍奇,贫乃竭一人之力量,惟诚惟恳,无惜无悭。”
可见“尽世甘美”是尽自己的心,尽自己的力量作供养。你如果富有,可以罗列天下的珍奇;你如果贫穷,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能够拿出最好的供养,这就够了。关键是内心当中要完全地真诚恳切,没有任何的吝惜之心,没有任何的悭贪之心。
供养的对境是什么?十方无量无边的大德众僧。
又有人问:我只能供养现前几个僧人,如何供养十方众僧呢?
答:佛教我们供养时要运心观想:这些供养物,我普供十方众僧,自己供养的心量拓展开了,就能给父母种大福德。
就是说,作供养的时候,第一,我们尽量地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作供养;第二,虽然可能接受我们供养的人是一个寺院的几个僧众而已,但是我们要观想这些精美的供养变成无量无边,所有的十方的上师、本尊、空行、护法面前,全部有我的供养,这就叫普贤云供。在《入菩萨行论》里面讲到意幻供养的功德跟实物供养的功德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当然在凡夫的分别念里是有区别的,但是从佛的角度来讲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所以说我们能不能供养十方的僧众呢?绝对是可以的。如果你心里想的是供养十方僧众,就已经供养了十方僧众。所以福德大小取决于你的心量,我们的钱有限,但是我们的心可以是无限的。
我们要无分别心地想着要供养十方一切的诸佛菩萨、所有的僧众,这样观想是很重要的。不要去分别这个僧人修行好,这个僧人修行不好,不要这样去分别,我们要平等地观想供养一切的十方的僧众。
总之,认识到十方僧众由于修学圣法而具有广大功德之后,应当深信僧众是无上福田,尽心尽力地承事供养,因为僧众有威神之力,能生无量福德的缘故。
殊胜的利益
《盂兰盆经》里面说:“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供养僧众就可以消除痛苦、得到快乐,就是拔苦与乐。
“应时解脱”就是说在供僧的当时,父母、六亲眷属便获得解脱。所以说这个效果很快啊,你在这边供养的时候,他那边马上就解脱了。
“解脱”是指脱离了恶趣之苦。以供僧的力量消了业障、增了福德,所以不得衣食转为衣食自然,总的表示获得人天的快乐。
如果为健在的父母供僧,能使父母福乐百年。他们就可以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如果为七世父母斋僧,可以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由于受生天界不受胞胎,所以叫“自在化生”。“入天华光”是描述诸天快乐的景象。
从经文上看,不止度脱生身父母,而且兼度六亲眷属;不止救度饿鬼的苦难,而且超离三涂,就是不仅仅饿鬼道,地狱、饿鬼、畜生都可以超度;不止是超度亡者,而且利益现在。可见功德宏深,不可思议。所以佛说“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盂兰盆这个大法是很殊胜的,可以让一切的苦难众生都能够离开忧苦。
佛陀教导常做盂兰盆供
在《盂兰盆经》最后,佛陀又殷切地教导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当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所以古德说:“父母结爱,既念念不离心;孝子报恩,须年年不绝供。”
父母亲爱我们,念念不离心,所以我们作为孝子报恩,也要年年不绝供,每年都要做盂兰盆供来回向父母。
对我个人来讲,因为疫情的关系,没有办法马上就回到母亲的身边,但是有了这个盂兰盆法会、盂兰盆供,就让我们有了让孝道圆满的一种方法。就是说,你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你如果能够参加盂兰盆供,以此功德回向父母,他们就可以福乐百年,就可以长命百岁,就可以消除疾病,就可以消除任何的苦恼,对我们来讲这是非常非常殊胜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在条件不具足的情况下,还能够圆满孝道,真的是太殊胜了啊!
佛劝导一切的佛弟子都应奉持孝慈的法门,常常忆念父母的恩德,念念不忘利益现世和七世乃至生生世世的父母,所以说我们应该遵循佛的教导,年年设盂兰盆供,让这一天成为所有佛弟子报恩的日子。
以上是依照蕅益大师《盂兰盆经新疏》、慈舟法师《盂兰盆经讲录》、智圆法师《佛说盂兰盆经讲记》等编集讲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