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讲解

dharma-explanation

首页 / 经论讲解/吉凶祸福的奥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连载二)
吉凶祸福的奥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连载二)

一起倾听佛陀讲述吉凶祝福的奥秘,学习“趋利避害”的窍诀。

标签:
2021.11.01

吉凶祸福的奥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连载二)

 

智广阿阇梨

2. 阿难尊者的介绍

阿难尊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其实是佛陀的侍者。

阿难尊者是在佛陀成道那年出生的,所以他的名字叫做“阿难”——庆喜的意思,就是因为刚好发生佛陀成道这样非常值得喜庆的事情。

禅宗的初祖是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禅宗的二祖,他也是证悟非常高的人。关于阿难尊者的成就在佛经里面其实有两种记载。

一种记载说,阿难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是初果的圣人。佛陀圆寂了以后,迦叶尊者主持佛经的结集。因为那时阿难还不是阿罗汉,所以没有资格参加这个结集。后来他每天非常勇猛精进地用功,最后他在结集之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去参加了这个经典的结集。所以关于阿难尊者,一种说法就是佛陀圆寂以后他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但是另外一种说法也认为,佛陀在世时阿难其实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有两个根据。

第一个根据,有些佛经里记载,当时讲经现场的大阿罗汉中就有阿难,例如《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说明佛当时在讲这两部经的时候,阿难尊者已经是阿罗汉了。不然,他不可能被列入阿罗汉的名单里面。

不过正是因为这一点,网上有一个人说《法华经》是伪造的。他说,你看阿难尊者,其实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并没有证得阿罗汉,在《法华经》里却把阿难尊者列入阿罗汉的名单里面,说明《法华经》是伪造的。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

佛陀讲经说法,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法,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一样。包括他对弟子的说法,在不同的佛经里也确实有看起来不同的地方。但并不是因为不同,所以有一个是真的,有一个是假的,不是这样的。

像阿难尊者,从本质上来说,他可能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可能也是一个古佛再来。那么他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示现。在密宗里面,在大乘显宗里面,在小乘佛教里面,他的身份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这不矛盾。就像一个人会有很多的身份一样。在这个场合,你的身份可能是一个什么会长;在那个场合,你的身份可能是什么总经理;在学佛的场合里面,你可能是一个什么居士……这都不矛盾。

另外一个根据,证明阿难尊者可能佛在世时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这个证据来自于《首楞严经》。《首楞严经》第七卷里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这一段,阿难尊者向佛禀告自己的修证:第一,“心已开悟”,他已经开悟了;第二,“自知修证无学道成”,他自己知道他的修证已经达到了无学道。

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有五道的区别: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小乘里面也有五道,大乘里面也有五道。大乘的无学道其实就是无上佛果;小乘的无学道就是阿罗汉。

当然,阿难在《首楞严经》里说的是不是佛的果位,我们不好说,但最起码是小乘阿罗汉吧,不然他为什么说自己是“无学道成”呢?

这是《首楞严经》里面阿难亲自对佛说的,他不可能在佛面前说谎,佛也不可能会被他所欺骗。所以既然这部经这样记载下来,就说明他那个时候已经证得了无学道,说明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难尊者最起码已经是阿罗汉。

所以我们大家学习佛经,不能够因为某部经里的某一些话,就否定其他的经典。佛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法,对某些弟子的不同的境界,他可能在这部经典里面只讲到这一部分,在那部经里面可能讲得更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佛经,而不是断章取义,或者以偏概全,这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小乘里面都认为阿难尊者是在佛陀圆寂以后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说他是在修四念处的时候,倒下去睡觉的一刹那,证悟阿罗汉了。我觉得从现象上来说可能也是如此。在小乘的这些人面前,可能阿难尊者就是这样示现的。

但是在大乘佛教,乃至密乘的角度来讲,其实并不是这样。《首楞严经》应该是属于密部的经典,丛林里面早课要念首楞严神咒,前面就有阿难尊者的发愿偈,偈中说:“不历僧祇获法身。”阿难尊者在这里已经说了,他那个时候可能都已经证悟了法身。包括《首楞严经》里面,他说:“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古人有句话叫做“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所以从《法华经》跟《首楞严经》的角度来讲,阿难尊者当时肯定已经是阿罗汉以上的阶位了。

阿难尊者示现上来说是佛陀的侍者,而且他也被称为“多闻第一”。有一句话叫做“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就是说,佛所有的讲法阿难都听过,都记住了,所以他被称为“多闻第一”。而且他也是非常相好庄严,他跟佛陀只差两个相,佛陀是三十二相,他是三十相,所以他比佛陀稍微丑一点点,但在人群里面是最漂亮的美男子。

那么他为什么会出家呢?听说就是因为佛陀比他漂亮,所以他就跟佛出家了。所以我们弘法利生长得庄严也很重要,大家都会跟你学习了。

· 未完待续 ·

吉凶祸福的奥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连载二)

吉凶祸福的奥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连载二)

2021.11.01

吉凶祸福的奥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连载二)

 

智广阿阇梨

2. 阿难尊者的介绍

阿难尊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其实是佛陀的侍者。

阿难尊者是在佛陀成道那年出生的,所以他的名字叫做“阿难”——庆喜的意思,就是因为刚好发生佛陀成道这样非常值得喜庆的事情。

禅宗的初祖是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禅宗的二祖,他也是证悟非常高的人。关于阿难尊者的成就在佛经里面其实有两种记载。

一种记载说,阿难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是初果的圣人。佛陀圆寂了以后,迦叶尊者主持佛经的结集。因为那时阿难还不是阿罗汉,所以没有资格参加这个结集。后来他每天非常勇猛精进地用功,最后他在结集之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去参加了这个经典的结集。所以关于阿难尊者,一种说法就是佛陀圆寂以后他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但是另外一种说法也认为,佛陀在世时阿难其实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有两个根据。

第一个根据,有些佛经里记载,当时讲经现场的大阿罗汉中就有阿难,例如《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说明佛当时在讲这两部经的时候,阿难尊者已经是阿罗汉了。不然,他不可能被列入阿罗汉的名单里面。

不过正是因为这一点,网上有一个人说《法华经》是伪造的。他说,你看阿难尊者,其实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并没有证得阿罗汉,在《法华经》里却把阿难尊者列入阿罗汉的名单里面,说明《法华经》是伪造的。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

佛陀讲经说法,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法,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一样。包括他对弟子的说法,在不同的佛经里也确实有看起来不同的地方。但并不是因为不同,所以有一个是真的,有一个是假的,不是这样的。

像阿难尊者,从本质上来说,他可能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可能也是一个古佛再来。那么他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示现。在密宗里面,在大乘显宗里面,在小乘佛教里面,他的身份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这不矛盾。就像一个人会有很多的身份一样。在这个场合,你的身份可能是一个什么会长;在那个场合,你的身份可能是什么总经理;在学佛的场合里面,你可能是一个什么居士……这都不矛盾。

另外一个根据,证明阿难尊者可能佛在世时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这个证据来自于《首楞严经》。《首楞严经》第七卷里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这一段,阿难尊者向佛禀告自己的修证:第一,“心已开悟”,他已经开悟了;第二,“自知修证无学道成”,他自己知道他的修证已经达到了无学道。

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有五道的区别: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小乘里面也有五道,大乘里面也有五道。大乘的无学道其实就是无上佛果;小乘的无学道就是阿罗汉。

当然,阿难在《首楞严经》里说的是不是佛的果位,我们不好说,但最起码是小乘阿罗汉吧,不然他为什么说自己是“无学道成”呢?

这是《首楞严经》里面阿难亲自对佛说的,他不可能在佛面前说谎,佛也不可能会被他所欺骗。所以既然这部经这样记载下来,就说明他那个时候已经证得了无学道,说明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难尊者最起码已经是阿罗汉。

所以我们大家学习佛经,不能够因为某部经里的某一些话,就否定其他的经典。佛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法,对某些弟子的不同的境界,他可能在这部经典里面只讲到这一部分,在那部经里面可能讲得更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佛经,而不是断章取义,或者以偏概全,这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小乘里面都认为阿难尊者是在佛陀圆寂以后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说他是在修四念处的时候,倒下去睡觉的一刹那,证悟阿罗汉了。我觉得从现象上来说可能也是如此。在小乘的这些人面前,可能阿难尊者就是这样示现的。

但是在大乘佛教,乃至密乘的角度来讲,其实并不是这样。《首楞严经》应该是属于密部的经典,丛林里面早课要念首楞严神咒,前面就有阿难尊者的发愿偈,偈中说:“不历僧祇获法身。”阿难尊者在这里已经说了,他那个时候可能都已经证悟了法身。包括《首楞严经》里面,他说:“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古人有句话叫做“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所以从《法华经》跟《首楞严经》的角度来讲,阿难尊者当时肯定已经是阿罗汉以上的阶位了。

阿难尊者示现上来说是佛陀的侍者,而且他也被称为“多闻第一”。有一句话叫做“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就是说,佛所有的讲法阿难都听过,都记住了,所以他被称为“多闻第一”。而且他也是非常相好庄严,他跟佛陀只差两个相,佛陀是三十二相,他是三十相,所以他比佛陀稍微丑一点点,但在人群里面是最漂亮的美男子。

那么他为什么会出家呢?听说就是因为佛陀比他漂亮,所以他就跟佛出家了。所以我们弘法利生长得庄严也很重要,大家都会跟你学习了。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