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倾听佛陀讲术吉凶祸福的奥秘,学习“趋利避害”的窍诀。
智广阿阇梨
6.“事佛”的含义
那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的“事佛”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古代,汉文里面这个“事”有很多很多的含义。这里的“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从师求学”的意思。比如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面讲:“(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这里面讲到当时的韩非子跟李斯两个人,都跟荀卿这位老师学习。这里的“俱事荀卿”的“事”就是“从师求学”的意思。
唐代的韩愈,他也写过一篇文章叫《进学解》,这里面也讲到“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就是说弟子跟老师学习已经有好多年了,所以这里面的“事”,也是从师求学——向师父学习的意思。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事佛”也是向佛陀学习的意思,就是“以佛陀为师,跟随佛陀学习”这样的意思。
再来看“事佛”的“佛”。佛陀,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简单来讲,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但他自己觉悟,而且能够觉悟众生,最终达到圆满的果位。那么关于佛陀,要想真正地了解,希望大家一定要去学习《随念三宝经》。《随念三宝经》里面对佛陀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其实要把“佛”解释清楚是不太容易的,因为佛陀所代表的含义至为深刻。不过,按照四祖道信大师在《方寸论》里面的解释,我觉得是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方寸论》中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佛就是快乐无忧的人,你可以这样去理解。但是佛陀的这种快乐无忧跟我们的快乐无忧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偶尔会快乐无忧,可能有段时间也是快乐无忧的,过段时间就是烦恼无量了。但佛陀是一直快乐无忧,永远不会起烦恼的,这就是佛陀了。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解释,如果要深入地了解什么是佛陀,那就必须要去学习《随念三宝经》。
我前段时间在汉地的一部论典《阿毗达磨法蕴足论》里面看到跟《随念三宝经》比较接近的内容,说明《随念三宝经》其实也不是藏传佛教才有的,汉传佛教其实也有非常类似的内容,未来有机会再来给大家介绍这一部分。
7.什么叫吉凶
后面讲到“吉凶”。
那么什么叫吉凶呢?“吉”,顺福类曰吉;“凶”,逆祸类曰凶。所谓的“吉”就是一切都很称心如意。福报成熟,称心如意,这就叫吉;凡是恶业成熟,这就是一种祸。
吉凶背后的因是什么?就是你的善的种子和恶的种子。当你善的种子成熟的时候就被称为“吉”,当你恶的种子成熟的时候就被称为“凶”。显现上来说,吉就是能够让你快乐的,让你比较顺心如意的;凶就是所谓让你产生痛苦的,让你感到事事都不顺心的。
8.“经”的解释
那么什么叫“经”呢?经就被称为通题。前面这个叫别题,别题都是不一样的,每部经的别题不一样,但通题都是一样,都叫经。经一共有四个含义,即“贯、摄、常、法”,这是中国古代高僧大德对经的解释。
其实只要是佛陀所说的言教都被称为经。当然,不仅仅是佛陀,包括菩萨、阿罗汉、天人、人类,甚至还有魔,他们讲出来的话如果得到佛的印可,都可以称为经。所以,经不仅仅是佛陀讲的,比如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实就不是佛陀讲的,是观自在菩萨讲的,但是它得到了佛陀的印可。观自在菩萨讲了这个以后,佛陀说“善哉善哉”,这个挺好,那这就变成经了。包括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如果你讲出来的法符合佛法,也得到佛陀的印可,那也可以称为经。
我们去看佛经,佛经有很多很多种类型,甚至有一部《佛说魔逆经》,是文殊菩萨加持一个魔,让他讲出来的。经云:“文殊师利。即如其像三昧思惟。使魔波旬变作佛像。三十二相庄严其身坐师子床。智慧辩才所说如佛。而宣此言……”最后也是佛陀印可了这部经,“佛言。如是。如尔所说。菩萨由此得忍受决。因斯所忍得生声闻缘觉之地。又问。唯然世尊。今此经典当名何等。云何奉行。佛言。名曰魔逆降化波旬。当奉持之。佛说如是。文殊师利。大光天子。一切众会。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世间人。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所以,不管是佛也好,菩萨也好,阿罗汉也好,人也好,凡夫也好,如果他们讲出来的法符合佛法的道理,得到佛的印可,都被称为佛经。所以经也有很多。
一般来说,古人把经翻译成契经。什么叫“契”呢?契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这叫契。什么叫“经”呢?经其实是一条线的意思,所谓的一脉贯穿,这条线一脉贯穿。以四个字来解释,叫“贯、摄、常、法”。如《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云:“经者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有通别二义。契复二义。经复多义。经虽多义。不出贯摄常法四义。”
“贯则贯穿所说之理。持则摄持所化之生”。“贯”就是贯穿,贯穿经典当中的文义,它是一个有逻辑、有体系的说法。“摄”就是能够摄受众生。“常”就是永恒不变,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真理,无论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正确的。“法”就是法则,一切的人都应该来学习和遵循。
所以,佛经的特质即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而且符合“贯、摄、常、法”四义。
所以《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经题的八个字合起来讲就是:
佛的侍者阿难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问:跟随佛陀来学习的这些佛弟子,为什么有些人吉祥如意,有些人凶险不顺,原因到底是什么?
当时因为阿难尊者问了这个问题,佛陀就讲了这一部经典,所以这个题目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五重玄义里面的第一重——释名。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