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悲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一】 智广阿阇梨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经典从中国唐 […]
琉璃悲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一】
智广阿阇梨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经典从中国唐代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但从历史上看,弘扬这部经典的高僧大德并不是很多,跟西方净土法门相比,相当薄弱。
我在学佛三十多年的时间当中,遍学了各个传承的教法。我学过西方的净土法门,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有很大的信心;也学过东方药师如来的法门,对药师如来的法门也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东西两法并行不悖
民国时期高僧太虚大师的弟子竺摩法师曾在《药师法门文汇》中说,修行要“东西两法并行不悖”,就是说东方药师如来的法门与西方阿弥陀佛的法门要并行而不悖。
在一般寺院当中,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的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如来,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有些高僧大德是这样解释的: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药师如来的法门能给我们现世的利益和安乐,让我们在现世当中离苦得乐,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并在此基础上成就无上菩提;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是教我们在死亡的时候如何超越轮回,脱离苦海,得到究竟的解脱。
学佛就是要“了生死”,但是现代人对“了生死”这个词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跟大家解释:“了生”就是要活得好;“了死”就是要死得好;“了生死”就是要活得自在,死得优雅。活的时候快快乐乐,幸福圆满;死的时候超越轮回,解脱成佛。如果能这样,我们的一生就没有白过。
现在不少人的人生都是在痛苦中度过,很多人活得很憋屈,死得很难看。活的时候有很多烦恼,人生八苦交织: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死的时候有些人是在医院里面抢救,抢救到一半死了,就是古人讲的“不得好死”。“好死”,就是古人讲的善终,善终往往都是“寿终正寝”——在自己卧室的床上安详逝去。
佛法的作用就是要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活得好,死得好。这是我们修行佛法的一个作用。
现代西方净土法门广行于世,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学佛三十多年也一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我坚定不移的一个发愿。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与修行药师如来的法门有没有矛盾?一点矛盾都没有。
常言道:“同行相忌”、“文人相轻”[1]。同行业都是互相竞争、嫉妒;文化人都是互相轻毁。但是佛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佛与佛之间绝对不会有矛盾,不会互相嫉妒。“佛佛道同”,佛与佛之间都是互相支持和赞叹的,因为佛已经完全证得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发愿:如果有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又能听闻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那么在他临命终时,药师琉璃光如来会派八大菩萨来帮助、护送他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求生净土,也可以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没有问题。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在前面接,八大菩萨在后面送,更加保险,所以不用担心佛跟佛会打起来。
玉琳国师赞叹药师法门
古往今来很多高僧大德对《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无比赞叹,玉琳国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玉琳国师是顺治皇帝的国师,被称为“天下第一美男子”。玉琳国师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美男子”呢?
玉琳国师过去生中也是一位出家人,在寺院里面做书记,撰写寺院里所有的文书、榜文,字写得极为优美。
有一天,一位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来寺院里烧香拜佛,看到榜文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就想要见见这位师父。但是她不可能随便去见某个师父,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对所有的僧众做供养。送给每位师父一些东西,但是必须由每位师父亲自来领。领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签字,通过签字就能看出写榜文的是哪位师父。
玉琳国师的前世,字虽然写得非常优美,但是相貌极为丑陋,所以他不敢出来领东西。东西发完了,小姐没有发现哪个人的字写得如榜文那么好,就问:“是不是还有哪位师父没有来领?”有人回答说:“还有一位。”小姐就一定要叫他出来领。不得已他只好前来,然而一出现,千金小姐就吓昏倒了。从此小姐一病不起,后来就往生了。
他听说以后,心里特别内疚,认为是自己长得不庄严导致的。因此他就去请教他的师父修持什么法能获得相好庄严。师父告诉他:修持药师法门,未来就会相好庄严。从此以后,他每天至诚恳切地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恭敬礼拜药师琉璃光如来。最后,他是在拜垫上拜佛的时候示现圆寂的。圆寂之后就转世为玉琳国师,变成“天下第一美男子”。
所以这个法门不得了,推广开来,韩国整容业要受到打击的,所以我们只能关起门来在内部讲一讲(众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女同胞热衷于做美容。但是现在美容业有很多副作用,搞得不好反而会破相。最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的美容方法就是念《药师经》,所以大家为了美容也得要念《药师经》。
玉琳国师是禅宗开悟的一位高僧大德。有一天他读《大藏经》,又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他在《玉琳国师•药师经题语》[2]里这样评价《药师经》:
“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学药师法门该多好啊!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玉琳国师对这部《药师经》如此赞叹呢?
国师说:“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
玉琳国师认为,世间的人都被顺境所沦溺,佛陀有句话:“富贵学道难。”一个人条件太好了,没有痛苦,就不会想要学佛和修行。所以佛经里讲“以苦为师”,因为有痛苦,才会想要改变,才会想要通过修行离苦得乐。世间的人容易沉溺在顺境当中,所以“富贵可畏,甚于贫贱”,富贵比贫贱更可怕。因为贫贱的人想着要离苦得乐,会去修行;但是富贵的人认为自己活得挺好,没必要修行,没必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药师如来跟其他的佛不一样,有不共的愿力,他发了一个独特的愿:让富贵之人不忘菩提。不但让我们在富贵当中能够修行,最后还能够让我们解脱成佛。
如果对名闻利养、世间富贵都已经看破放下,那么可以不学药师法门;如果还不能够做到像很多高僧大德那样对世间的一切事情看破放下,那么药师法门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法门。末法时代真正根器好的人有,但是不多;真正能够看破放下的人有,我看到过很多修行非常好的师父、居士、大德,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是不多。大部分的人都需要药师法门的救度。
玉琳国师说:“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是讲众生要根据自己的根器找到适合的法门。如果法门不对机,修行就不能够成功。就像治病一样,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够药到病除。如果吃错药,不但病不会好,反而会增加新的毛病。“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释迦牟尼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就像一味药,是为了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一定要对症下药,方能够起作用。
玉琳国师说:“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者之所为也。”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概括了六道轮回。玉琳国师说:如果能够真正做到看破放下,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那么专门依靠《阿弥陀经》,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口念、耳听、心专注,念到六根清净,就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先自利后利人,因为往生净土获得成就之后,可以“倒驾慈航”,回来利益众生。
但是,玉琳国师又说:“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
就是说如果不能够对娑婆世界生起出离心,对功名富贵、男女饮食还不能够看破放下,则不容易深信往生净土的法门。虽每天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心里还恋着娑婆世界,并没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往生净土是不容易成功的。
我们按照玉琳国师说的这两种情况,好好对照反省一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如果是前一种,那么就好好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是后一种,就要认真修持药师法门。
玉琳国师又说:“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
这就是玉琳国师看到《药师经》如此高兴的原因。因为药师如来更加慈悲,对还没有看破放下的众生,给出了很方便的法门。“不离欲钩,而成佛智。”这句话源自于《维摩诘经》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说佛法先让大家满足世间的心愿,帮助大家得到暂时的安乐,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进入佛门,然后再进一步修行,最后获得究竟的解脱。所以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佛教里方便法门很多,没有方便就没有究竟。比如,要去美国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轮船。飞机、轮船就叫方便,没有方便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佛陀最了不起的就是“方便有多门”,针对根器好的,佛教里面有相应的法门;针对根器一般的,佛教里也有大慈大悲的方法使其趋入佛门,最后能够解脱成佛。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是让我们“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什么意思呢?第一,让我们获得现世暂时的安乐,最后还让我们能够超越轮回、获得无上菩提;第二,在顺境当中,佛力加被,让我们能够不忘正念。
本来“富贵学道难”,如果没有药师如来独特愿力的加被,我们会忘失正念,得到富贵就把佛给忘了。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痛苦的时候就拼命求佛;满愿了就把佛给忘了。有句话叫“临时抱佛脚”,碰到痛苦的时候:“佛救我啊!我现在痛苦啊!”哪天痛苦过去了,愿望实现了,就把佛给忘了,很多都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修行药师如来的法门,因为药师如来的愿力很特别,就能够让我们在富贵当中不忘正念,在获得现世安乐的同时能够成就无上菩提,这就是“处于顺境,不致沦胥”。所以药师法门“殊胜难思” ,太殊胜了!不可思!不可议!超乎我们凡夫的想象。
有道友问我:“上师,您最近一直在弘扬药师法门,我们也一直在读《药师经》。您说药师法门有求必应,求官得官,求财得财,让我们能够获得现世的富贵。您又让我们修出离心,厌离轮回,求得解脱。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矛盾啊?”
其实没有矛盾。首先修出离心肯定是非常正确的。文殊菩萨的化身宗喀巴大师的经典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到,成佛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当有了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以后,就可以渐次地超越轮回,这是非常正确的。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这是一种自力通途法门,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修行成佛。通过修行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生起出离心;然后修四无量心;再修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里面先修愿菩提心,再修行菩提心;最后修般若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就可以解脱成佛。这是通途法门,通过自力来修行的教法。
而药师法门是一种他力法门,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也是他力法门。这种法门,是自力跟佛力相结合,自己也要努力,但不是完全靠自己,以佛力的加持为主。
佛的发愿有两种:一种叫做共愿,一种叫做别愿。
共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的共愿。
除了共愿,每位佛还有自己的别愿,就是不共的发愿。《大悲莲华经》当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大愿。《无量寿经》当中记载: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发了十二大愿。由于每一位佛陀在因地发的愿不一样,所以在果地示现的弘法利生的事业就不太一样。
药师如来的不共愿力是让你在现世当中能够获得安乐,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发愿是跟其他佛陀不太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你能够在现世当中获得幸福、安乐的生活,最后还能成佛呢?并不是你的力量,是药师如来的加被,是药师如来的力量,是药师如来的正念加持!修持药师法门,不仅可以获得种种世间的圆满,而且还能保持正念,最后还能够解脱成佛,这是因为药师如来不共的加持。
所以药师如来的法门,它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法门,不是一般的法门,是非常殊胜、非常了义的法门。让上等根器者可以即身成佛,下等根器者可以现世安乐、临终往生净土。
玉琳国师对药师法门非常地有研究,我们后面还会分享到,他是怎么用药师法门明心见性、开悟成佛;怎么用药师法门超越生死,获得解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