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讲解

dharma-explanation

首页 / 经论讲解/有两件事,可以让人生变得快乐、有意义 |《格言别录》选讲连载二
有两件事,可以让人生变得快乐、有意义 |《格言别录》选讲连载二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标签:
2019.10.03

智广阿阇梨带你走入格言别录

一乘小编:

在上一篇,智广阿阇梨为我们讲述了

一代宗师弘一大师奉为圭臬的智慧 |《格言别录》选讲连载一

这里,阿阇梨告诉我们

为什么要学习《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的一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本期

什么事情是没有副作用的快乐?

什么事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和智广阿阇梨一起学《格言别录》——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愿我们每天都能够进步一点点。

img

智广阿阇梨开示

《格言别录》是弘一法师从清代金缨所编著的格言集《格言联璧》中把他认为最精髓的内容提炼出来,进一步编修而成的,所以叫“别录”。弘一法师在《题格言联璧》中说:“余童年恒览是书。”他小时候一直在看这本书,而且说自己“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是为圭臬”,三十岁以后知道作一些人生修养了,但还是把这本书奉为他做人的标准。可见,这本书对弘一法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弘一法师在晚年时候的一篇讲稿中说道:“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他说,贤良人格的培养,佛经里也都是有的,但是儒家的古圣先贤讲得更详细,更通俗易懂,更适于初学者。

“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学佛法要有次第,首先要打好贤良人格的基础。贤良的人格从哪里学?可以借助儒家的经论来学习,儒家在“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方面的智慧,对于我们学习佛法是非常有助益的。

《格言别录》全文分成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等很多类,其中第一类就叫学问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学问类的第一句。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img

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就是要去行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读圣贤书。虽然这些话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当我们真的去做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会很受用。

(一)为善最乐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日行一善——每天去帮助别人,发一个善念、做一件善事,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把它作为我们人生的习惯,我们就会得到很多的快乐。

我们很多人以为快乐是“得到了什么”,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你需要在得到什么的时候才感到快乐,那么这个快乐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往往是有副作用的。

那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你的付出。当你给予的时候,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快乐。这个快乐是非常好的快乐,而且是很长久的快乐,很健康的快乐,没有副作用的快乐。所以,“为善最乐”。

img

(二)读书便佳

当然,读书不是读乱七八糟的书。中国古代提到读书,一般指的都是读圣贤书。读圣贤书,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什么是圣贤书呢?古人的教育理念是:先德行,后技能。一般来说,凡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德行,树立因果正见,并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人生习惯的书都可以称之为圣贤书。这样的书,我们就应该多读。而且,读圣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学问,最重要的还是要去理解与力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利益,改变命运,人生就会越来越光明、快乐。

所以,我非常提倡大家每天能够抽出一点时间来读圣贤书。比如读《妙法莲华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等佛教的经典,也可以读《格言联璧》《格言别录》以及王阳明先生的一些著作等。

另外,我们提倡大家能够读这本传统文化的经典选集——《传家宝典》。书里面所选择的经典主要来自印光大师的推荐。印光大师提倡读什么?读《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因为这些经典会非常直白、直接地告诉我们因果正见。

在书中,我们也选择了被称为儒家十三经之首的《孝经》。大家都知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另外还选编了佛教的两篇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吉祥经》,以及印光大师的著作《德育启蒙》等。这些经典如果能够去读诵、去学习、去力行的话,一定可以改变命运。

《了凡四训》中讲道:“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如果我们能够每天坚持做一点善事,每天坚持读圣贤书,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很快乐,很有意义。

格言别录 持续连载 敬请关注:)
本站图片来源于网络自动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376511967@qq.com删除

有两件事,可以让人生变得快乐、有意义 |《格言别录》选讲连载二

有两件事,可以让人生变得快乐、有意义 |《格言别录》选讲连载二

2019.10.03

智广阿阇梨带你走入格言别录

一乘小编:

在上一篇,智广阿阇梨为我们讲述了

一代宗师弘一大师奉为圭臬的智慧 |《格言别录》选讲连载一

这里,阿阇梨告诉我们

为什么要学习《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的一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本期

什么事情是没有副作用的快乐?

什么事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和智广阿阇梨一起学《格言别录》——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愿我们每天都能够进步一点点。

img

智广阿阇梨开示

《格言别录》是弘一法师从清代金缨所编著的格言集《格言联璧》中把他认为最精髓的内容提炼出来,进一步编修而成的,所以叫“别录”。弘一法师在《题格言联璧》中说:“余童年恒览是书。”他小时候一直在看这本书,而且说自己“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是为圭臬”,三十岁以后知道作一些人生修养了,但还是把这本书奉为他做人的标准。可见,这本书对弘一法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弘一法师在晚年时候的一篇讲稿中说道:“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他说,贤良人格的培养,佛经里也都是有的,但是儒家的古圣先贤讲得更详细,更通俗易懂,更适于初学者。

“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学佛法要有次第,首先要打好贤良人格的基础。贤良的人格从哪里学?可以借助儒家的经论来学习,儒家在“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方面的智慧,对于我们学习佛法是非常有助益的。

《格言别录》全文分成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等很多类,其中第一类就叫学问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学问类的第一句。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img

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就是要去行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读圣贤书。虽然这些话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当我们真的去做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会很受用。

(一)为善最乐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日行一善——每天去帮助别人,发一个善念、做一件善事,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把它作为我们人生的习惯,我们就会得到很多的快乐。

我们很多人以为快乐是“得到了什么”,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你需要在得到什么的时候才感到快乐,那么这个快乐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往往是有副作用的。

那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你的付出。当你给予的时候,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快乐。这个快乐是非常好的快乐,而且是很长久的快乐,很健康的快乐,没有副作用的快乐。所以,“为善最乐”。

img

(二)读书便佳

当然,读书不是读乱七八糟的书。中国古代提到读书,一般指的都是读圣贤书。读圣贤书,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什么是圣贤书呢?古人的教育理念是:先德行,后技能。一般来说,凡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德行,树立因果正见,并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人生习惯的书都可以称之为圣贤书。这样的书,我们就应该多读。而且,读圣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学问,最重要的还是要去理解与力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利益,改变命运,人生就会越来越光明、快乐。

所以,我非常提倡大家每天能够抽出一点时间来读圣贤书。比如读《妙法莲华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等佛教的经典,也可以读《格言联璧》《格言别录》以及王阳明先生的一些著作等。

另外,我们提倡大家能够读这本传统文化的经典选集——《传家宝典》。书里面所选择的经典主要来自印光大师的推荐。印光大师提倡读什么?读《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因为这些经典会非常直白、直接地告诉我们因果正见。

在书中,我们也选择了被称为儒家十三经之首的《孝经》。大家都知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另外还选编了佛教的两篇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吉祥经》,以及印光大师的著作《德育启蒙》等。这些经典如果能够去读诵、去学习、去力行的话,一定可以改变命运。

《了凡四训》中讲道:“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如果我们能够每天坚持做一点善事,每天坚持读圣贤书,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很快乐,很有意义。

格言别录 持续连载 敬请关注:)
本站图片来源于网络自动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376511967@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