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之道》连载【五】 智广阿阇梨 我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应该怎么来对治习气呢?印祖是这样说的: 作事 […]
《在家居士修行之道》连载【五】
智广阿阇梨
我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应该怎么来对治习气呢?印祖是这样说的:
作事时,不能念兹在兹者。以未到一心不乱境界,则心无二用,难免间隔。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不能够念佛,也不能够持咒,也不能够安住于心的本性。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心,一心不能二用,“难免间隔”,我们修行和做事情就不能打成一片。真正功夫好的人,他可以安住在空性之中做任何的事情,做事情不妨碍他安住空性,安住空性不妨碍他做事情。我们念佛、持咒,功夫好的人也是一样,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持咒,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念佛,跟做事情没有妨碍。但是我们一般人,因为功夫不行,所以做不到。
这时应该怎么办?“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我们如果不能够持咒、念佛、诵经的时候,那么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最关键就是“常存觉照”,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觉知。印祖说这就是一种修行,这就是没有障碍的。
一个人所谓的恶业都是来自于失去觉知、失去正念。如果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觉知、保持正念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恶业,当然就没有问题。
这种觉知有两种:一种是我们没有证悟之前的觉知,就是我在做事情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事情,我在做什么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就叫觉知。当然这种觉知并不是证悟的境界,但是如果能够保持这种觉知,就说明我们非常清醒,没有迷糊。如果我们证悟空性,这种觉知更加殊胜了。证悟空性的觉知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的觉知,这是我们证悟以后才能做到。这也是需要一定功夫的,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这也是印祖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修行。当然这一段,境界非常之高,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这就是我们在家人如何摆脱很多的俗务纠缠,我们不能够不做事情、不上班、不处理家务的事情。
“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什么意思呢?既然我们不能够摆脱这些事情,就要去做。但做的时候,不被这些事情所转,这样的话,“纠缠便是摆脱”,这句话非常高级,但很难理解。
印祖后面举了个例子: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印祖打了个比方,为什么纠缠就是摆脱呢?用我们一句话来说就是“烦恼就是菩提”的意思。“纠缠”即是摆脱,纠缠便是摆脱。
烦恼为什么是菩提,纠缠为什么便是摆脱呢?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事情来了,我们就会在心里出现反应。事情去了,我们心里不留下任何执着。但是我们要做到,事情来和去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没有执着,就像镜子一样。镜子可以把任何东西照得清清楚楚,但是镜子本身并没有对你有执着。镜子照到一个美女,不会欢喜若狂;照到一个丑人,也不会产生讨厌之心。镜子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它没有任何执着。我们的心也要训练成这个样子。任何事情,我们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该做什么做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没有执着,“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要诀、窍诀和方法的话,哪怕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我们的内心还是非常散乱,也不能够获得真正的解脱。
后面印祖说:“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这是讲,我们修行人要尽本分,负责任。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必须要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自己是什么地位就要做好什么地位的事情。
“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任何执着,就像镜子一样把任何东西都照得清清楚楚,但是镜子本身空无一物。
“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是禅宗里面的要诀。
“六尘不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眼睛看到色法,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臭的味道,舌头遇到好和不好的味道,触就是我们的触觉,遇到舒服和不舒服的感受,内心当中想起好的和不好的事情,六根对六尘就会产生种种的妄念。如果我们知道,“六尘”本身就是我们自心所化现的,自心所投射的,“六尘不恶”,我们不用去讨厌六尘。“恶”,就是抗拒和讨厌的意思。
断除道的修法,就是遮蔽六尘。六尘和六根不相对我们就没有问题了,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六尘本身并没有害我们,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执着害我们。当我们面对六尘的时候,内心当中不执着,就像镜子一样。镜子照任何东西,它都不执着,但是照任何东西,都可以照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心也是一样,我们面对六尘的时候,所有的对错、好坏,我们都清清楚楚,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话,六尘就不会伤害我们。“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我们就可以于六尘境界当中获大自在。
这就是印祖所说的道理。当然这一段是比较深的,这是我们向往的一种境界,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境界。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确实可以做到“不恶六尘,还同正觉”。并不是要把六尘全部抛弃了才能够成正觉,真正的六尘全部抛弃了你也成不了正觉。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都是转化道、顿悟道以及自解脱道的境界。我们去遮蔽六尘、远离六尘,这就是断除道的境界。印祖教我们是要做一个转化道、顿悟道和自解脱道的修法。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这就是属于自解脱道的一个描述。什么叫自解脱道?任何事情自动解脱。镜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东西出现在它面前的时候,它能够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但是清清楚楚照出来的同时,镜子本身并没有执着。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知一切,但是内心当中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获得解脱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