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贴近信仰之城 ——拉萨朝圣纪实 记者裘旭 顶礼释迦牟尼佛 顶礼传承上师 “故而凡到圣地拉萨朝觐的人,无论来 […]
用心贴近信仰之城
——拉萨朝圣纪实
记者裘旭
顶礼释迦牟尼佛
顶礼传承上师
“故而凡到圣地拉萨朝觐的人,无论来自何方,无论路途远近,只要你不图名利,虔诚地转‘古拉’、作礼拜、上供灯、献供奉,回去之后不造次作恶,一心向善至死不渝,那么你如此朝觐一次两次,便可证得一地二地菩萨,若是朝觐十次八次,就能证得十地八地菩萨。”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传——遗训金鬘》[1]
雄伟的布达拉宫,神圣的大昭寺、小昭寺,古老而神秘的桑耶寺,一直是令每一个佛弟子向往的地方。2015年5月,在殊胜的藏历萨嘎达瓦节,我们跟随智广阿阇梨沿着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当年的足迹,开启了这次朝圣之旅。
5月18日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于18日下午飞抵拉萨。
拉萨的城区不大,从入住的酒店,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布达拉宫的景象。
酒店的高处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景象
【约见女活佛】
傍晚,应女活佛邀请,智广阿阇梨及弟子到活佛拉萨的家中拜访。十二世桑顶•多吉帕姆•德钦曲珍活佛,在藏传佛教中被认定是金刚亥母的化身,同时也是中国唯一拥有大呼图克图封号(藏传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的女活佛,现任桑顶寺住持。
一行人受到活佛的热情接待,喝到了非常地道可口的糌粑茶。活佛的家人向智广阿阇梨一行介绍了活佛过去流亡印度,历经磨难最终回到西藏,并亲自重建了桑顶寺[2]的经历。
应智广阿阇梨的祈请,活佛为在座的诸位弟子做了修行方面的开示,活佛殷切地嘱托道:初学者首先要修好四皈依,然后要发菩提心。我们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先要好好地修行。人身难得,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修行的缘分。(笔者注:跟随智广阿阇梨拜访到的所有高僧大德,对修行的道次第都是非常重视的。)
在得知智广阿阇梨三十年来依止拜访众多的善知识,同时为了能够广泛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对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做了深入的了解,活佛赞许道:“能够对其他宗教都有所了解,更能让更多的人有缘了解佛法,接触佛法,得到佛法的利益。”
晚间我们与活佛一起共进了晚餐。
5月19日,藏历四月(萨嘎月)一日
【小昭寺】
萨嘎月的第一天,小昭寺成为我们朝圣的首站。
为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涂金
位于八廓街以北500米的这座寺院,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由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现在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以及诸多珍贵文物。
早期在小昭寺供奉的是由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后因担心唐朝的军队夺取释迦佛像,而把其藏在大昭寺南厢房密室中,而把由赤尊公主带来的8岁等身像供奉在此。
我们在小昭寺为释迦佛等身像涂金两遍,供灯十万两千盏。《法华经》云:“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次巴拉康佛殿】
位于小昭寺大门南侧的次巴拉康佛殿,主要供奉的是长寿佛。大殿长期供奉千盏酥油灯,殿外围绕着一圈转经轮,很多信众每天都在转绕祈福。
我们给长寿佛像涂金,在佛殿供灯,并请僧众念经祈福。
【大昭寺】
下午,我们朝拜了大昭寺。大昭寺位于八廓街,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每天在大昭寺的正门,都有很多信众在磕长头。
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获得“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称号的考场。
寺管会主任尼玛次仁(曾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深造)亲自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大昭寺的历史,介绍了松赞干布以及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的诸多事迹,并讲解了很多殊胜佛像的珍贵来历。
在大殿,我们在智广阿阇梨的带领下,为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的等身像全身涂金,并在佛像面前祈福。
大昭寺二层天台
大昭寺的介绍中讲,在原来的门廊下,有一个极为灵验的发愿之地。在离开大昭寺前,我们在阿阇梨的带领下,念诵了《普贤行愿品》等诸多经文及回向文,做了祈愿。
为释迦佛12岁等身像涂金
5月20日,藏历四月(萨嘎月)二日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成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
早上,我们一行二十人朝拜了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限定每天参访的人数,慕名而来的信众和游客早早地在门前排起了长队,转绕布达拉宫的藏民自然形成了围绕布达拉宫右绕的人流。
首先进入的是东侧的白宫,法王洞是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洞内供奉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赤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顶层的日光殿原为达赖喇嘛的寝宫。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主要建筑为灵塔和佛殿。灵塔殿中供奉第五世、第七世至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最大的是五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通过殿堂内的壁画,可以了解到第五世达赖喇嘛的生平。
布达拉宫北侧及在龙王潭中倒影
此外,宫内还珍藏着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非常稀有的佛像、唐卡,众多的历史文物以及琳琅满目的经文典籍。我们一行走下来,仿佛穿越了西藏近千年的历史,心灵深处尤为震撼,布达拉宫无愧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大昭寺】
十一面观音圣像涂金
因为19日那天朝拜大昭寺时,时间比较晚,所以十一面观音殿已经关闭了,我们特别和寺院的管理人员约定,隔天再次来到大昭寺,专门为十一面观音像做涂金。
下午我们到达大昭寺,寺院的出家人专门为我们打开侧厅,为殊胜的十一面观音圣像涂金。
为大昭寺十一面观音涂金
据涂金的僧人介绍,当初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最后化光融入此十一面观音像心中。因此,此尊佛像在大昭寺所有佛像中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尊,具有不共的加持,僧人在涂金后,专门为我们每个人做单独的加持。我们一起在观音殿前,念经回向。
5月21日 藏历四月(萨嘎月)三日
【直贡梯寺】
直贡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在西藏地方政治史和宗教史上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地位,是连接藏北草原与拉萨平原的黄金古道,是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的祖庭。
从拉萨市驱车4个小时左右,到达了直贡梯寺。这座直贡噶举的祖庭坐落在山上,停下车后,还要再走一段山路。
直贡梯寺前的广场
朝拜寺院后,我们爬到后山上,想要拜访扎西喇顿仁波切。2008年时,智广阿阇梨带领弟子曾经拜访过这位几乎毕生都在闭关修行的仁波切,他的房屋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床板,靠墙立着一个转经轮,冬天只穿一件单衣,室内没有任何其他的物品。
我们这次来刚好仁波切在严格的闭关中,故只在仁波切的关房外一起念经,做了祈祷。
在关房所在的山后面,有直贡梯寺非常著名的天葬台。
下山回到寺院,拜见了直贡梯寺首席金刚阿阇梨根秋南达仁波切,仁波切慈悲回应智广阿阇梨的祈请,口传了直贡噶举中最殊胜的密法《大手印五支证道歌》和《宝藏谏论》。
根秋南达上师传授直贡噶举密法 智广阿阇梨(左)根秋南达仁波切(右)
在直贡梯寺,我们请寺院的僧众为众弟子念经加持,供护法回向,并供灯两万盏。
5月22日藏历四月(萨嘎月)四日
【聂唐卓玛拉康】
度母寺院内全景
聂唐卓玛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聂唐乡,为阿底峡尊者生前主要弘法的场所。
公元1045年,阿底峡尊者接受弟子仲敦巴尊者的迎请,驻锡于此弘法,直至1054年圆寂。后弟子仲敦巴在此建阿底峡大师灵塔。此后在塔旁建度母殿堂,供奉阿底峡大师随身供奉的本尊度母像(卓玛),因此得名卓玛拉康,亦称为聂唐度母殿。
卓玛拉康内现在还保存着阿底峡大师生前用过的法螺、化缘钵和他一生形影不离的白檀香木制作的木塔。
现存度母殿是20世纪30年代由热振活佛主持重修的。殿堂坐东朝西,二层,底层三间。
一层中间为卓玛拉康,即度母殿,主要供奉二十一度母,中央供奉本尊度母像。在主殿中,还供奉有一尊非常珍贵的度母佛像,据后世弟子讲述,这尊度母像为阿底峡尊者随身携带,遇到很多难题时,尊者都会向度母虔诚地祈祷。
我们专门请寺院的僧人为这尊度母像涂金,并为大家做了加持。
南侧配殿叫朗杰拉康,供有佛塔朗杰曲登,即尊胜塔[3],高10米。北配殿供奉着长寿三尊(无量寿佛、白度母和尊胜佛母),以及一尊高约0.68米的阿底峡尊者大师像,据传是在尊者生前所修建,并由尊者亲自开光加持,称赞很像自己(后人称“如我一般”的佛像)。也因为如此,这尊大师像也具有不共的加持力。
我们也请寺院的出家人专门为此尊大师像做了涂金。
在聂唐卓玛拉康供灯5万盏。
为阿底峡尊者像涂金
【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后的山坡眺望雅鲁藏布江
多吉扎寺位于贡嘎县东北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寺前江水涓涓流淌,背靠岩山宛若天砌的楼群。此圣地16世纪由宁玛派著名喇嘛强达•扎西多杰兴建,自宁玛派北传伏藏传规之法子第三世仁增钦摩•阿格旺波[4]后历代转世都是寺主,亦是藏传佛教前译宁玛派六大道场之一,北传伏藏传承之主寺。
多吉扎寺大殿的释迦佛像
智广阿阇梨在多吉扎法王像前行礼
现任寺主多吉扎法王[5],为第十世“仁增钦摩•多吉扎“,是目前宁玛派中地位最高的活佛之一,北传伏藏的法主。
智广阿阇梨已经依止多吉扎法王多年,我们很多关于北传伏藏的修法传承,都来自于多吉扎法王的法脉传承。当日恰逢法王不在寺中,经联系与法王商定了回到拉萨再专程去拜见。
参访中,接待我们的出家人,也专门拿出寺院珍藏的非常殊胜的加持品,为我们做加持。
位于寺院右侧的莲花光明宫,高四层,建造历时7年,近期刚刚落成。上次拜访多吉扎法王时,智广阿阇梨携众弟子专门为筹建莲花光明宫做了捐赠。此次我们也特别做了专门的朝拜。
莲花光明宫的一至三层,分别供奉了释迦佛、十一面观音圣像和阿弥陀佛。
在四楼的佛殿上,专门供奉了很稀有的大圆满十二本师像。在阿阇梨的引领下,众弟子一起念诵麦彭仁波切所著的《大圆满十二本师祈祷文》。
我们在多吉扎寺共供灯十二万盏。
在多吉扎寺莲花光明宫前合影
【桑耶寺】
22日的下午时分,我们抵达了西藏最早的三宝具足的寺院——桑耶寺。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由寂护大师设计出建设方案,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寺的建设,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
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桑耶寺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此外,他还亲自挑选七名贵族子弟在此出家,剃度为僧,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轨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
怀着对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的崇敬和感恩,我们朝拜桑耶寺时感觉特别地亲切,来到这里有种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的感觉。
桑耶寺乌策大殿及广场
桑耶寺中的释迦佛像
桑耶寺中心是象征着须弥山的乌策大殿,共有三层,底层为藏式建筑,中层为汉式建筑,上层为印度风格,非常有特色。不知是否是受到喜悦心情的影响,在拜见每一尊供奉的圣像时,我们除了感受到圣像透射出的威严,也同时感受到了和蔼和慈祥,就连示现威猛的莲师像也不例外。
殿堂内珍藏大量泥塑、石雕、壁画,在回廊和甬道的墙壁上,也随处可见。
在大殿的三层,可以清晰地看到寺院的全景,象征着四大部洲的神殿和位于四角象征四大天王的红绿黑白四座佛塔尽收眼底。
我们在桑耶寺,请僧众为所有的佛像涂金,共供灯十八万盏。
位于东北角的绿塔
桑耶寺中的莲师像
5月23日藏历四月(萨嘎月)五日
【昌珠寺】
在山南休息了一晚后,23日上午我们朝圣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昌珠寺是西藏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吐蕃时期西藏第一座佛堂之所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昌珠”,在藏语中意为鹰和龙。传说,文成公主初入藏时,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全域的地形极似一仰卧的罗刹女,极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须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四肢建庙以镇之。于是昌珠寺便屹立在了罗刹女的左臂上。而关于建寺则另有一则传说,相传建寺前此地乃是一个湖泊,湖中有恶龙作乱,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因此将这座镇妖之寺取名为“昌珠寺”,也是为纪念松赞干布降伏妖魔的善行。
魔女仰卧图。传为文成公主认为吐蕃地形为仰卧之魔女,要建寺镇之。
昌珠寺由大殿、转经围廊,廓院三部分组成,共二层,砖木结构。主要建筑是措钦大殿,底层供养松赞干布、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的塑像。二层殿名“乃定学”,传为昌珠寺中最古老的殿堂,主供莲花生佛像。主殿里供奉着一幅当年乃东泽措巴的珍珠唐卡,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
据说昌珠寺在建寺初期,还曾有一尊能说话的度母像供在主殿里。另外,在托且拉康殿内,至今仍保存着一个土灶,上面还放有据说是当年文成公主曾使用过的一个陶盆,而“托且”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谢谢”或“感谢”,所以该名意味深长。
相传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尊者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过,其修行地遗址仍存,所以昌珠寺一带仍为许多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
寺院的管委会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取出寺院珍藏的许多殊胜的加持品为我们一一做了加持。
龙王供养莲师的水晶球
石头上自然出现的度母
我们请出家人在昌珠寺连续25天为莲师佛像涂金,供灯两千盏。
时值寺院供奉的师君三尊(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静命堪布)等许多佛像的佛龛正在做修缮工作,智广阿阇梨也携众弟子资助寺院完成此项工程。
【拜见多吉扎法王】
23日下午,联络上多吉扎法王,我们特意从山南赶回拉萨,去拜见法王。
智广阿阇梨回忆上次拜见法王的时候,新的房子还没有修好。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能够拜见法王,非常地开心。
听到智广阿阇梨近年来在海内外各地积极地弘扬佛法,法王非常开心,说道:“虽然我最近的身体不好,没有办法做更多的工作,但是我会念经为你好好做加持,希望你弘法利生的事业越来越顺利。”
应阿阇梨的祈请,仁波切也欣然接受成为一乘显密佛教中心的导师。
在阿阇梨的祈请下,法王为众弟子口传了北传伏藏中非常殊胜的大圆满愿文——听过一遍即可在三生中成佛的《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并授权可以在弟子们放生时,播放仁波切亲自念诵的经文,对众生做更大的利益。
仁波切殷切地嘱托:作为在家居士要守持好戒律,好好跟随你们的上师学习,时时要记得内心中要怀有慈悲心,忘却嗔恨和斗争,为了早日成就好好地闻思修行。
多吉扎法王(左)成为“一乘显密佛教中心“导师
在请法王赐予法照时,仁波切刚好找出了一张非常珍贵的老照片。看着照片,仁波切回忆了自己当年跟随第二世敦珠法王学习的情景。看到在当年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诸位大德依然坚持闻思修行,传承佛法智慧,我们也得到莫大的加持和鼓舞。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王桑耶寺(左上三)于第二世敦珠法王(右中)座下接受教法
多吉扎法王应智广阿阇梨的祈请,为一乘显密佛教中心的季刊《一乘》杂志题词:“愿所有众生都能发起殊胜菩提心。”
智广阿阇梨代表众弟子向仁波切送上了礼物,献上供养,希望能够为多吉扎寺的建设也贡献弟子们的绵薄之力。
法王为《一乘》杂志题词
【八廓】
几日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密,一直没来得及在大昭寺外的八廓街磕长头。接近朝圣行程的尾声,虽然连续的奔波,大家都很疲惫,但还是一起坚持要完成朝圣中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到达八廓街时,已经超过夜里11点了。其他先行的道友有的已经完成了一圈。在夜晚的八廓街上,还是有很多虔诚的修行人在磕长头。
围绕着八廓街,磕一圈长头大约要近400个,完成后时间已经超过午夜12点了,虽然身体有些疲惫,内心中还是充满了喜悦。
5月24日藏历四月(萨嘎月)六日
【鲁康】
24日早晨,我们去往朝圣的最后一站:鲁康。
鲁康位于布达拉宫后面龙王潭中的一个小岛上,全名叫“宗角鲁康”,意为堡垒后面的龙王之屋,为五世达赖喇嘛所修建。
鲁康三层的建筑中,每一层都有很多壁画,其中第三层的壁画最为著名。壁画中记录了很多印度大手印八十四大成就者以及西藏大成就者们的传记故事,以及殊胜的大圆满的图示,据智广阿阇梨介绍,里面包含了很多大圆满修行的窍诀。
随着鲁康朝拜的结束,此次朝圣之旅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没能到桑耶青普,但我们此行还是收获颇多:得到诸多高僧大德的传法和加持,在殊胜的萨嘎月做了诸多的功德,按照授记里的要求如理朝拜。这些相信都会在参加朝圣的每位道友的修行之路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以此朝圣的功德回向给所有的高僧大德能够广弘佛法、长久住世,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能够早日解脱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