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引导

practice-guidance

首页 / 实修引导/推荐巡拜遍路
推荐巡拜遍路

推荐巡拜遍路 仲田顺和大僧正 著 慧华 译 思考旅行 旅行即邂逅。人们踏上旅途,于无意中被一草一木所吸引,被群 […]

标签:
2016.01.12

推荐巡拜遍路

仲田顺和大僧正 著
慧华 译

推荐巡拜遍路一.JPG

思考旅行

旅行即邂逅。人们踏上旅途,于无意中被一草一木所吸引,被群山所环抱,与些许陌生生命有了灵魂接触,最重要的是能够邂逅自己。旅行即人生。一味地急于抵达终点则毫无意义。以自己的脚,自己的眼,亲自静静体味旅途。没有喧嚣和倦怠,只有对未知的憧憬与满怀喜悦的、清新而充实的新生力量。

以上引自田代忠之先生的《论旅行》一文。

过去,西行法师以短歌、宗祇以连歌、芭蕉以俳句感受旅行中的人生。人生即旅,旅即人生,这一点作为旅人的心情,从古至今引起了超越时代的强烈共鸣。

对旅行,我们是怀着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心中充满探访未知世界的期盼,在为旅行做准备之时、抑或旅行途中,我们的心情如同小孩子般无比兴奋。一旦到达目的地,这种憧憬也就随之结束了,甚至会感到一种空虚感。此时,我们会发现对未知的憧憬实际上就是对过去所憧憬的事物的持续追求,也就是“回归过去”这一事实。旅行也是唤起对过去世界的憧憬。同时也是与世世代代逾越种种困难坚强活下来的先人们的对话。只是自己身体的行走不能称为真正的旅行,而是需要心灵不断前进。不停地跋涉, 不断地交谈,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心中充盈着大师和观音的微笑,这样的旅途才是遍路之旅,也是巡拜之旅。

踏上巡拜之旅

对“巡拜”一词的理解根据听者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回想起我还是小和尚的时候,经常听到师兄弟们讲述名为“小鹤”的孩子一边用非常哀伤的声音念着“巡拜报恩”,一边不停奔走寻找双亲的故事,自己边听边流着眼泪的情形。因此在我印象中留下了巡拜是痛苦之旅的印象。

踏上仅有的一条路,将自己的身心完全交给大师的巡礼才是旅行。巡拜之旅是以右手持金刚杖,穿上法被(无袖薄衣),背着背箱,头戴斗笠,配上手脚护套以及白衣的巡拜装束来庄严全身后踏上旅途,单单从其穿戴上来看,就不是世俗之人。即使短暂的一段时间也好,远离日常的生活,走进神圣的时间与空间。头上所戴的斗笠上,写有

“迷故三界城 悟故十方空

本来无东西 何处有南北”

四句话,途中遇到陌生之人以及受到招待之时,合掌礼拜,而后继续前行。

在巡拜中,作为精神准备,自古便有“巡拜十德”这种体现巡拜功德的十个训示。

一、若有末代众生具足信心,进行一次巡拜之后,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也会令罪业如霜般消失,可令自己在所处境地安乐生活。

二、即使是四重五逆的罪人,一次巡拜之后,不会堕入地狱,遭受责苦。

推荐巡拜遍路二.jpg

三、即使是有大邪之心的人家,倘若借与巡拜行者一夜宿处,施与食粮,则可免于六道之苦难。

四、即使心灵丑陋的凡夫,一次巡拜之后,佛祖也会伴随在其身边,如影随形,垂恩加护,赐予福气,去除灾祸。

五、即使是私欲贪婪之人,若对巡拜行者有随喜之志,可免水火夭死之难。

六、倘是贫穷孤独之身,一度巡拜之后,则可子孙繁荣,也可获得社会地位。

七、即使是短命无福之身,一度巡拜之后,可得福寿延绵,生于佛家。

八、即使无信仰、无诚意者,一次巡拜之后,即可往生普陀洛世界,得到六根清净。

九、即使有难以医治之重病者,一次巡拜之后,即可获得现世安稳,后生善处。

十、即使恶业叠加的男女,巡拜之后便可获同行,直至末世末代。请务必为父亲、为母亲、为自己,各巡拜一次吧。佛祖影身就会伴随在身边给予护佑,所有恶事灾难皆会由菩萨代替承受,并给予贫困者福气,令病者痊愈,赐予无子者子嗣,延长短命者的寿命。

掌握了这些巡拜功德的巡拜之旅需从一座寺院巡拜到另一座寺院。整个旅途中可一边亲身体味自然之美、哀愁之情、人类的慈悲以及亲密情感,一边踏入未知未识的世界。

一步一步,一个灵场、一个灵场,细细品味“巡拜十德”,感受解脱的情绪、解脱的世界的同时,唤醒自身。为了令自己确信“佛的誓愿”并非虚无缥缈而进行的巡拜,就是不断寻求大师、寻求观音之旅。

寻求大师的遍路之旅

为了追随弘法大师为修行所步行遍历过的足迹,巡拜四国八十八个札所之旅,被称为“遍路”。遍路之旅是由弘法大师开创的“遍照金刚之道”,遍路者可以感受到如“甜蜜的引导”般,自然而然地踏上无碍大道。

一般说来,参拜寺院的话,首先参拜本堂,然后参拜大师堂,再去纳经所,奉上所抄经本,收到纳受经本证明印。遍路是长长的旅行,总长约1400公里。分为四部分:阿波国是“发心道场”,土佐国是“修行道场”,伊予国是“菩提道场”,讃歧国是“涅槃道场”。

“我以前懵懂地认为人们都会走着固定的道路,现在终于明白了。正如八十八所一样,通过固定的地方,在先人们走过的、同样自然的、好似回归故里的道路上一般,被某种生命之线所引导,永不停息地一直前进,直至死亡。甚至可能死亡之后的路也已被确定,或者在未出生期间,其道路可能也已经确定了。只是,对应各个不同阶段,由于业力作用,有时好似波浪一般,上下浮动,但是不变的是都会被固定的纽带所引导。”

奈良的键田忠三郎先生在《遍路日记——乞食行脚三百里》中记录了四国遍路中苦但充满喜悦之旅的情形。但是,这种旅行让人们感受到赌上性命的信仰的严酷。在没有人烟的深山中,在海岸线蜿蜒曲折的途中,特别是在札所附近林立着很多无名的遍路者的墓碑。由此可以窥见遍路行是赌上性命的严酷信仰。同时,甚至会感受到一种黯然。与遍路相比,观音巡拜是祈祷现世利益之旅,能够感受到一种光明。

寻求观音的巡拜之旅

有宗教的地方就一定会举行巡拜活动。回教徒会抑或租船,抑或徒步前往圣地麦加巡拜。最近,在我国也十分盛行国际性巡拜——印度的佛迹巡拜。但是,一般来说,相对于四国遍路,我们通常把巡拜观音灵场总称为巡拜。说起观音巡拜,可以列举出以西国三十三所为首,坂东、秩父、江户、新西国等代表性三十三所灵场,但实际上日本列岛上分布了约百处灵场群。其中西国三十三所巡礼近年来十分盛行,很多人为祈愿长寿、摆脱病苦、学业成就、赐子安产、事业兴盛等现世利益的成就而进行巡礼。

通过一心唱诵观音的名号,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痛苦中得到救赎,并由此看到无限的世界和无限的力量的、这种十分容易理解、容易亲近的观音信仰让人们踏上了巡拜之旅。随笔家三浦美佐子女士的《一个人的旅行朦胧而细腻》中写到“我踏上西国巡拜之旅,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想念父亲,与父亲说说话了。在行走中,我逐渐认识到在我们忆起逝者的时候,他们难道不正是活着的吗?于是我终于确信父亲一直活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是我却有强烈的实感。”记录了被身后巨大的力量所召唤的喜悦。巡拜之路就是与观音大士邂逅之路。

现在,四国遍路和西国巡拜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旅人的服装和姿态。

四国遍路的很多人是保留了过去的巡礼之姿。西国巡拜则可看到很多人穿着西装,而且巡拜的顺序比较自由,寒冷的时节巡拜南纪,秋天会选择洛中洛北这种放松身心之旅。四国遍路完全不同,须按照顺序巡拜灵场,如不能进行长途旅行的人可以一国遍路,可以将四国八十八所分为四年巡拜,每年遍路一国。

最近,由于交通工具的显著发展以及道路的修整,徒步的巡拜之旅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尽可能徒步巡拜灵场。特别是,在灵场内可以想起先人们的劳苦,哪怕是一步也好,我也呼吁大家多走一走。因为这才是修行。

结尾我想引用北原白秋的《巡礼》这首美诗。我从这首诗中体味到了巡拜的醍醐味。

放弃世俗中所谓的“真实”的羁绊

踏上寻找真正意义上的“真实”之旅

虽然是寻找“真实”之旅

听到钟声之时又忆起了所谓的“真实”

推荐巡拜遍路三.JPG

推荐巡拜遍路

推荐巡拜遍路

2016.01.12

推荐巡拜遍路

仲田顺和大僧正 著
慧华 译

推荐巡拜遍路一.JPG

思考旅行

旅行即邂逅。人们踏上旅途,于无意中被一草一木所吸引,被群山所环抱,与些许陌生生命有了灵魂接触,最重要的是能够邂逅自己。旅行即人生。一味地急于抵达终点则毫无意义。以自己的脚,自己的眼,亲自静静体味旅途。没有喧嚣和倦怠,只有对未知的憧憬与满怀喜悦的、清新而充实的新生力量。

以上引自田代忠之先生的《论旅行》一文。

过去,西行法师以短歌、宗祇以连歌、芭蕉以俳句感受旅行中的人生。人生即旅,旅即人生,这一点作为旅人的心情,从古至今引起了超越时代的强烈共鸣。

对旅行,我们是怀着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心中充满探访未知世界的期盼,在为旅行做准备之时、抑或旅行途中,我们的心情如同小孩子般无比兴奋。一旦到达目的地,这种憧憬也就随之结束了,甚至会感到一种空虚感。此时,我们会发现对未知的憧憬实际上就是对过去所憧憬的事物的持续追求,也就是“回归过去”这一事实。旅行也是唤起对过去世界的憧憬。同时也是与世世代代逾越种种困难坚强活下来的先人们的对话。只是自己身体的行走不能称为真正的旅行,而是需要心灵不断前进。不停地跋涉, 不断地交谈,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心中充盈着大师和观音的微笑,这样的旅途才是遍路之旅,也是巡拜之旅。

踏上巡拜之旅

对“巡拜”一词的理解根据听者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回想起我还是小和尚的时候,经常听到师兄弟们讲述名为“小鹤”的孩子一边用非常哀伤的声音念着“巡拜报恩”,一边不停奔走寻找双亲的故事,自己边听边流着眼泪的情形。因此在我印象中留下了巡拜是痛苦之旅的印象。

踏上仅有的一条路,将自己的身心完全交给大师的巡礼才是旅行。巡拜之旅是以右手持金刚杖,穿上法被(无袖薄衣),背着背箱,头戴斗笠,配上手脚护套以及白衣的巡拜装束来庄严全身后踏上旅途,单单从其穿戴上来看,就不是世俗之人。即使短暂的一段时间也好,远离日常的生活,走进神圣的时间与空间。头上所戴的斗笠上,写有

“迷故三界城 悟故十方空

本来无东西 何处有南北”

四句话,途中遇到陌生之人以及受到招待之时,合掌礼拜,而后继续前行。

在巡拜中,作为精神准备,自古便有“巡拜十德”这种体现巡拜功德的十个训示。

一、若有末代众生具足信心,进行一次巡拜之后,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也会令罪业如霜般消失,可令自己在所处境地安乐生活。

二、即使是四重五逆的罪人,一次巡拜之后,不会堕入地狱,遭受责苦。

推荐巡拜遍路二.jpg

三、即使是有大邪之心的人家,倘若借与巡拜行者一夜宿处,施与食粮,则可免于六道之苦难。

四、即使心灵丑陋的凡夫,一次巡拜之后,佛祖也会伴随在其身边,如影随形,垂恩加护,赐予福气,去除灾祸。

五、即使是私欲贪婪之人,若对巡拜行者有随喜之志,可免水火夭死之难。

六、倘是贫穷孤独之身,一度巡拜之后,则可子孙繁荣,也可获得社会地位。

七、即使是短命无福之身,一度巡拜之后,可得福寿延绵,生于佛家。

八、即使无信仰、无诚意者,一次巡拜之后,即可往生普陀洛世界,得到六根清净。

九、即使有难以医治之重病者,一次巡拜之后,即可获得现世安稳,后生善处。

十、即使恶业叠加的男女,巡拜之后便可获同行,直至末世末代。请务必为父亲、为母亲、为自己,各巡拜一次吧。佛祖影身就会伴随在身边给予护佑,所有恶事灾难皆会由菩萨代替承受,并给予贫困者福气,令病者痊愈,赐予无子者子嗣,延长短命者的寿命。

掌握了这些巡拜功德的巡拜之旅需从一座寺院巡拜到另一座寺院。整个旅途中可一边亲身体味自然之美、哀愁之情、人类的慈悲以及亲密情感,一边踏入未知未识的世界。

一步一步,一个灵场、一个灵场,细细品味“巡拜十德”,感受解脱的情绪、解脱的世界的同时,唤醒自身。为了令自己确信“佛的誓愿”并非虚无缥缈而进行的巡拜,就是不断寻求大师、寻求观音之旅。

寻求大师的遍路之旅

为了追随弘法大师为修行所步行遍历过的足迹,巡拜四国八十八个札所之旅,被称为“遍路”。遍路之旅是由弘法大师开创的“遍照金刚之道”,遍路者可以感受到如“甜蜜的引导”般,自然而然地踏上无碍大道。

一般说来,参拜寺院的话,首先参拜本堂,然后参拜大师堂,再去纳经所,奉上所抄经本,收到纳受经本证明印。遍路是长长的旅行,总长约1400公里。分为四部分:阿波国是“发心道场”,土佐国是“修行道场”,伊予国是“菩提道场”,讃歧国是“涅槃道场”。

“我以前懵懂地认为人们都会走着固定的道路,现在终于明白了。正如八十八所一样,通过固定的地方,在先人们走过的、同样自然的、好似回归故里的道路上一般,被某种生命之线所引导,永不停息地一直前进,直至死亡。甚至可能死亡之后的路也已被确定,或者在未出生期间,其道路可能也已经确定了。只是,对应各个不同阶段,由于业力作用,有时好似波浪一般,上下浮动,但是不变的是都会被固定的纽带所引导。”

奈良的键田忠三郎先生在《遍路日记——乞食行脚三百里》中记录了四国遍路中苦但充满喜悦之旅的情形。但是,这种旅行让人们感受到赌上性命的信仰的严酷。在没有人烟的深山中,在海岸线蜿蜒曲折的途中,特别是在札所附近林立着很多无名的遍路者的墓碑。由此可以窥见遍路行是赌上性命的严酷信仰。同时,甚至会感受到一种黯然。与遍路相比,观音巡拜是祈祷现世利益之旅,能够感受到一种光明。

寻求观音的巡拜之旅

有宗教的地方就一定会举行巡拜活动。回教徒会抑或租船,抑或徒步前往圣地麦加巡拜。最近,在我国也十分盛行国际性巡拜——印度的佛迹巡拜。但是,一般来说,相对于四国遍路,我们通常把巡拜观音灵场总称为巡拜。说起观音巡拜,可以列举出以西国三十三所为首,坂东、秩父、江户、新西国等代表性三十三所灵场,但实际上日本列岛上分布了约百处灵场群。其中西国三十三所巡礼近年来十分盛行,很多人为祈愿长寿、摆脱病苦、学业成就、赐子安产、事业兴盛等现世利益的成就而进行巡礼。

通过一心唱诵观音的名号,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痛苦中得到救赎,并由此看到无限的世界和无限的力量的、这种十分容易理解、容易亲近的观音信仰让人们踏上了巡拜之旅。随笔家三浦美佐子女士的《一个人的旅行朦胧而细腻》中写到“我踏上西国巡拜之旅,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想念父亲,与父亲说说话了。在行走中,我逐渐认识到在我们忆起逝者的时候,他们难道不正是活着的吗?于是我终于确信父亲一直活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是我却有强烈的实感。”记录了被身后巨大的力量所召唤的喜悦。巡拜之路就是与观音大士邂逅之路。

现在,四国遍路和西国巡拜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旅人的服装和姿态。

四国遍路的很多人是保留了过去的巡礼之姿。西国巡拜则可看到很多人穿着西装,而且巡拜的顺序比较自由,寒冷的时节巡拜南纪,秋天会选择洛中洛北这种放松身心之旅。四国遍路完全不同,须按照顺序巡拜灵场,如不能进行长途旅行的人可以一国遍路,可以将四国八十八所分为四年巡拜,每年遍路一国。

最近,由于交通工具的显著发展以及道路的修整,徒步的巡拜之旅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尽可能徒步巡拜灵场。特别是,在灵场内可以想起先人们的劳苦,哪怕是一步也好,我也呼吁大家多走一走。因为这才是修行。

结尾我想引用北原白秋的《巡礼》这首美诗。我从这首诗中体味到了巡拜的醍醐味。

放弃世俗中所谓的“真实”的羁绊

踏上寻找真正意义上的“真实”之旅

虽然是寻找“真实”之旅

听到钟声之时又忆起了所谓的“真实”

推荐巡拜遍路三.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