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lastest

首页 / 最新要闻/快乐无忧 禅的妙用
快乐无忧 禅的妙用

新加坡《佛友资讯》采访智广阿阇梨

标签:
2016.11.12

快乐无忧 禅的妙用

新加坡《佛友资讯》采访智广阿阇梨

快乐禅——天台止观禅修营一阶

放下急促纷扰的脚步,聆听心的声音,体验禅修的快乐、寂静的喜悦、身心的安详……

一乘显密佛教中心(新加坡)于10月7日—9日,在印尼巴淡岛举办了“快乐禅——天台止观禅修营一阶”。旨在从天台法要的“止”和“观”入手,教授系列的禅修方法,座上、座下、历缘对境……让信众不仅在蒲团上,而且在生活中,初尝禅修的喜悦。智广阿阇梨系此次禅修营的指导上师。

智广阿阇梨访谈

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台止观禅修。

在中国,天台宗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宗派,其基本传承是从龙树菩萨,到慧文禅师,到慧思禅师,再到陈隋时代的天台智者大师。天台智者大师归纳总结了当时所有佛教的禅修法门,并整理成为天台止观的禅修法门。天台止观分为四部:《童蒙止观》(又称《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不定止观》(又名《六妙法门》),以及天台宗最大的部分《摩诃止观》(又名《圆顿止观》)。

2、静坐、修定非佛教所独有,天台止观禅修有别于外道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一般来讲,很多其他的宗教也会有一些静坐的法门,但其往往偏重于止(即禅定),而缺少观的部分。智者大师曾说,止能够伏住烦恼,却不能将其断除。因此,其他宗教虽然也可以达到很高的禅定境界,甚至生为天人,但要想断除烦恼,就必须通过胜观的方法,要把止与观相结合,这也是天台宗最重要的止观双运。

3、天台止观禅修如何帮助“照见五蕴皆空”?

大多数的现代人都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心理疾病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普遍和严重的现象,最近就有一位中国的年轻艺人因抑郁症身亡。究其根本,这是源于我们不懂得调伏自己的心,而佛法是能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

在天台宗最重要的根本经典《妙法莲华经》中,佛陀说:“一切枯槁众生,皆令离苦,得安隐乐、世间之乐及涅槃乐。”这也正是佛法的作用所在。经中又云: “善修其心,能住安乐。”意思是我们的心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心尚未被调伏,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将心调伏,得到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能调伏自己的心,虽然不一定马上成佛,但却可以得到世间的快乐,有能力去面对压力和烦恼。如此一步一步好好修行,就能够达到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得到出世间的快乐,最终解脱成佛。

4、如何对待初学天台止观的禅修者?

天台止观是一个非常系统、完整、博大精深的法门,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完的,要分阶段、有次第地进行学习。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易操作但却“强有力”的禅修方法,让初学者首先能在工作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在浮躁的社会中把心沉静下来,从而体会到禅修的利益和快乐,之后再慢慢地加以深入。当然,禅修其实是没有止境的,要循序渐进并按照清净的传承去修行。我们今天所推行的禅修方法,有经论的根据,有高僧大德的清净传承,有一千多年的印证,是非常有效的。

5、如何解读“快乐禅”?

道信大师曾在《方寸论》中对佛进行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定义:“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断除了所有的痛苦、快乐无忧的人,就是佛。

“快乐禅”能够帮助我们慢慢地了解自己的心,调伏自己的心。现在的人要面对很多竞争、压力、社会矛盾,因此产生种种烦恼。佛教认为,烦恼是因为不能了解心、调伏心所致。因此,“快乐禅”的源头正是《妙法莲华经》的教言:“善修其心,能住安乐。”

而“快乐禅”的最终目的是《妙法莲华经》所讲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也是一切诸佛度化众生归根结底的目的。不论任何宗派、任何传承,通过学习和修行,我们的烦恼会越来越少,最终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断除所有烦恼而真正达到快乐无忧,这就是我们究竟的目的。

6、禅定中的快乐虽是“极乐”的享受,但终不究竟,如果不愿出离,反而会成为解脱生死的障碍。因此,怎样才能不贪着于禅定之乐呢?

确实,禅定的快乐可以说是三界轮回中最大的快乐。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宗教都会有很深的禅定。

对于这个问题,佛教其实有着非常透彻的研究,特别是天台智者大师,他对于如何对待各种修行的感受,有着非常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很多忠告。在四种止观里,智者大师就这一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对治方法。

总之,佛法不仅仅是禅定,还有智慧。人之所以会沉溺、贪着于禅定之乐,正是因为智慧不足,如果把“定”和“观”结合起来,就不会有这一问题了。

7、日本佛教的特点是什么?

我是2004年去日本学习的,日本的佛教主要是唐宋时期由中国传入的。我自己主要学习了这几个传承:日本天台宗、真言宗、日本禅宗。

日本佛教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对传统的保持方面做得非常好,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在日本的寺院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唐代和宋代的痕迹,包括经典、文物、佛像、服饰、仪轨等等,而唐宋正是中国文化最璀璨的时期,因此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8、《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是您的著作,您可否就这本书谈谈在家居士应如何如法修行?

我去斯里兰卡参访时,当时的一位僧王为我传授了《吉祥经》。《 吉祥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十八种获得吉祥如意的方法,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经中前面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在家人的,教导如何能够在世间上获得吉祥;后面内容则讲如何解脱,是在家人和出家人都需要学习的。

每个现代人都想获得快乐、吉祥,但却不知道其因为何,所以往往会出现追求的是快乐,种下的却是痛苦的“因”, 可见追求快乐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请教了很多高僧大德,在《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中,把《吉祥经》 中的三十八个方法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方便信众了解和实际操作。

智广阿阇梨简介

智广阿阇梨,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在皈依佛门后的30多年里,向中国汉藏等地,斯里兰卡、日本等国80多位善知识学习,广泛学修了汉传、藏传、南传等显密教法。于中国汉地修学期间,对于汉传佛法之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密宗等作了系统的闻思实修;1994年,于慧梅阿阇梨前获得汉传密宗阿阇梨位;1997年,西行入藏求法,系统闻思修学了宁玛、噶举、格鲁等各传承的教法;在藏地求法修学期间,被授予藏传佛教金刚阿阇梨位;2004年,东渡扶桑,先后拜访日本真言宗、天台宗、临济宗等不同宗派的诸多高僧大德,并依止学法;2013年,获得日本真言宗僧籍,同年获得醍醐寺传法灌顶阿阇梨位;2014年,获得比叡山延历寺传法灌顶阿阇梨;2016年,在醍醐寺获得中僧正僧阶。

本文转载《佛友资讯》杂志第331期

快乐无忧 禅的妙用

快乐无忧 禅的妙用

2016.11.12

快乐无忧 禅的妙用

新加坡《佛友资讯》采访智广阿阇梨

快乐禅——天台止观禅修营一阶

放下急促纷扰的脚步,聆听心的声音,体验禅修的快乐、寂静的喜悦、身心的安详……

一乘显密佛教中心(新加坡)于10月7日—9日,在印尼巴淡岛举办了“快乐禅——天台止观禅修营一阶”。旨在从天台法要的“止”和“观”入手,教授系列的禅修方法,座上、座下、历缘对境……让信众不仅在蒲团上,而且在生活中,初尝禅修的喜悦。智广阿阇梨系此次禅修营的指导上师。

智广阿阇梨访谈

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台止观禅修。

在中国,天台宗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宗派,其基本传承是从龙树菩萨,到慧文禅师,到慧思禅师,再到陈隋时代的天台智者大师。天台智者大师归纳总结了当时所有佛教的禅修法门,并整理成为天台止观的禅修法门。天台止观分为四部:《童蒙止观》(又称《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不定止观》(又名《六妙法门》),以及天台宗最大的部分《摩诃止观》(又名《圆顿止观》)。

2、静坐、修定非佛教所独有,天台止观禅修有别于外道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一般来讲,很多其他的宗教也会有一些静坐的法门,但其往往偏重于止(即禅定),而缺少观的部分。智者大师曾说,止能够伏住烦恼,却不能将其断除。因此,其他宗教虽然也可以达到很高的禅定境界,甚至生为天人,但要想断除烦恼,就必须通过胜观的方法,要把止与观相结合,这也是天台宗最重要的止观双运。

3、天台止观禅修如何帮助“照见五蕴皆空”?

大多数的现代人都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心理疾病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普遍和严重的现象,最近就有一位中国的年轻艺人因抑郁症身亡。究其根本,这是源于我们不懂得调伏自己的心,而佛法是能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

在天台宗最重要的根本经典《妙法莲华经》中,佛陀说:“一切枯槁众生,皆令离苦,得安隐乐、世间之乐及涅槃乐。”这也正是佛法的作用所在。经中又云: “善修其心,能住安乐。”意思是我们的心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心尚未被调伏,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将心调伏,得到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能调伏自己的心,虽然不一定马上成佛,但却可以得到世间的快乐,有能力去面对压力和烦恼。如此一步一步好好修行,就能够达到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得到出世间的快乐,最终解脱成佛。

4、如何对待初学天台止观的禅修者?

天台止观是一个非常系统、完整、博大精深的法门,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完的,要分阶段、有次第地进行学习。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易操作但却“强有力”的禅修方法,让初学者首先能在工作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在浮躁的社会中把心沉静下来,从而体会到禅修的利益和快乐,之后再慢慢地加以深入。当然,禅修其实是没有止境的,要循序渐进并按照清净的传承去修行。我们今天所推行的禅修方法,有经论的根据,有高僧大德的清净传承,有一千多年的印证,是非常有效的。

5、如何解读“快乐禅”?

道信大师曾在《方寸论》中对佛进行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定义:“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断除了所有的痛苦、快乐无忧的人,就是佛。

“快乐禅”能够帮助我们慢慢地了解自己的心,调伏自己的心。现在的人要面对很多竞争、压力、社会矛盾,因此产生种种烦恼。佛教认为,烦恼是因为不能了解心、调伏心所致。因此,“快乐禅”的源头正是《妙法莲华经》的教言:“善修其心,能住安乐。”

而“快乐禅”的最终目的是《妙法莲华经》所讲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也是一切诸佛度化众生归根结底的目的。不论任何宗派、任何传承,通过学习和修行,我们的烦恼会越来越少,最终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断除所有烦恼而真正达到快乐无忧,这就是我们究竟的目的。

6、禅定中的快乐虽是“极乐”的享受,但终不究竟,如果不愿出离,反而会成为解脱生死的障碍。因此,怎样才能不贪着于禅定之乐呢?

确实,禅定的快乐可以说是三界轮回中最大的快乐。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宗教都会有很深的禅定。

对于这个问题,佛教其实有着非常透彻的研究,特别是天台智者大师,他对于如何对待各种修行的感受,有着非常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很多忠告。在四种止观里,智者大师就这一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对治方法。

总之,佛法不仅仅是禅定,还有智慧。人之所以会沉溺、贪着于禅定之乐,正是因为智慧不足,如果把“定”和“观”结合起来,就不会有这一问题了。

7、日本佛教的特点是什么?

我是2004年去日本学习的,日本的佛教主要是唐宋时期由中国传入的。我自己主要学习了这几个传承:日本天台宗、真言宗、日本禅宗。

日本佛教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对传统的保持方面做得非常好,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在日本的寺院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唐代和宋代的痕迹,包括经典、文物、佛像、服饰、仪轨等等,而唐宋正是中国文化最璀璨的时期,因此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8、《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是您的著作,您可否就这本书谈谈在家居士应如何如法修行?

我去斯里兰卡参访时,当时的一位僧王为我传授了《吉祥经》。《 吉祥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十八种获得吉祥如意的方法,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经中前面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在家人的,教导如何能够在世间上获得吉祥;后面内容则讲如何解脱,是在家人和出家人都需要学习的。

每个现代人都想获得快乐、吉祥,但却不知道其因为何,所以往往会出现追求的是快乐,种下的却是痛苦的“因”, 可见追求快乐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请教了很多高僧大德,在《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中,把《吉祥经》 中的三十八个方法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方便信众了解和实际操作。

智广阿阇梨简介

智广阿阇梨,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在皈依佛门后的30多年里,向中国汉藏等地,斯里兰卡、日本等国80多位善知识学习,广泛学修了汉传、藏传、南传等显密教法。于中国汉地修学期间,对于汉传佛法之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密宗等作了系统的闻思实修;1994年,于慧梅阿阇梨前获得汉传密宗阿阇梨位;1997年,西行入藏求法,系统闻思修学了宁玛、噶举、格鲁等各传承的教法;在藏地求法修学期间,被授予藏传佛教金刚阿阇梨位;2004年,东渡扶桑,先后拜访日本真言宗、天台宗、临济宗等不同宗派的诸多高僧大德,并依止学法;2013年,获得日本真言宗僧籍,同年获得醍醐寺传法灌顶阿阇梨位;2014年,获得比叡山延历寺传法灌顶阿阇梨;2016年,在醍醐寺获得中僧正僧阶。

本文转载《佛友资讯》杂志第3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