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生活中修行。
今天我们将迎来连载的最后一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期。
也许我们暂时离不开世间种种琐事,但我们又渴望从中解脱,那么,这篇窍诀,就是千金难觅的宝藏。
(文末有彩蛋)
在家居士修行之道
印光大师教言选讲
(2011年1月12—18日 智广阿阇梨开示于新加坡)
第二十八讲
如何在工作生活中修行
原文
作事时.不能念兹在兹者。以未到一心不乱境界.则心无二用.难免间隔。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
(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二·书二】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二·书二】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我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应该怎么来对治习气呢?印祖是这样说的:
“作事时.不能念兹在兹者。以未到一心不乱境界.则心无二用.难免间隔。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可能还不能够念佛、持咒,也不能够安住于心的本性,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这个心,一心不能二用,修行和做事情还不能打成一片。真正功夫好的人,他可以安住在空性之中做任何的事情,做事情不妨碍他安住空性,安住空性不妨碍他做事情。念佛、持咒也是一样,功夫好的人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持咒,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念佛,跟做事情没有妨碍。但是我们一般人,因为功夫不行,所以做不到。
我们如果不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持咒、念佛、诵经,那么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最关键就是“常存觉照”,时时刻刻保持觉知。印祖说这就是一种修行,能够保持觉知就没有障碍。
一个人所谓的恶业都是来自于失去觉知、失去正念。如果时时刻刻保持觉知、保持正念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恶业,当然就没有问题。
觉知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证悟之前的觉知,就是在做什么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就叫觉知。当然这种觉知并不是证悟的境界,但是如果能够保持这种觉知,就说明非常清醒,没有迷糊。另一种是证悟之后的觉知,这种觉知更加殊胜了,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的觉知,这是证悟以后才能做到的,这也是需要一定功夫的,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这也是印祖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修行。当然这一段,境界非常之高,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在家人不能够不做事情、不上班、不处理家务,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很多的俗务纠缠呢?印祖说:“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什么意思呢?既然我们不能够摆脱这些事情,就要去做。但做的时候,不被这些事情所转,这样的话,“纠缠便是摆脱”。这句话非常高级,但很难理解,用我们一句话来说就是“烦恼就是菩提”的意思。
那么,烦恼为什么是菩提,纠缠为什么便是摆脱呢?下面印祖打了个比方: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事情来了,我们会在心里出现反应;事情去了,我们心里也不留下任何执着。我们要做到,事情来和去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没有执着,就像镜子一样。
镜子可以把任何东西照得清清楚楚,但是镜子本身并没有执着。镜子照到一个美女,不会欢喜若狂;照到一个丑人,也不会产生讨厌之心。镜子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没有任何执着。我们的心也要训练成这个样子。任何事情,我们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该做什么做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没有执着,如镜子一般,“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如果不懂得这个要诀、方法,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内心还是会非常散乱,也不能够获得真正的解脱。
“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
我们修行人要尽本分、负责任。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必须要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自己是什么地位就要做好什么地位的事情。
这样哪怕终日都是俗务缠身,内心当中却没有任何执着。就像镜子一样把任何东西都照得清清楚楚,但是镜子本身空无一物。
“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这是禅宗里面的要诀。
“六尘不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眼睛看到色法,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臭的味道,舌头遇到好和不好的味道,触就是触觉,遇到舒服和不舒服的感受,内心当中想起好的和不好的事情,六根对六尘就会产生种种的妄念。如果我们知道,“六尘”本身就是我们自心所化现的,自心所投射的,我们不用去讨厌六尘。“恶”,就是抗拒和讨厌的意思。
断除道的修法,就是遮蔽六尘。六尘和六根不相对,我们就没有问题了,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六尘本身并没有害我们,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执着害我们。当我们面对六尘的时候,内心当中不执着,就像镜子一样。镜子照任何东西,它都不执着,但是照任何东西,都可以照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心也是一样,我们面对六尘的时候,所有的对错、好坏,我们都清清楚楚,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话,六尘就不会伤害我们。“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我们就可以于六尘境界当中获大自在。
这就是印祖所说的道理。当然这一段是比较深的,这是我们向往的一种境界,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境界。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确实可以做到“不恶六尘,还同正觉”。并不是要把六尘全部抛弃了才能够成正觉,真正的六尘全部抛弃了,你也成不了正觉。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都是转化道、顿悟道以及自解脱道的境界。如果我们去遮蔽六尘、远离六尘,那就是断除道的修法。印祖教我们的是一个转化道、顿悟道和自解脱道的修法。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这就是属于自解脱道的一个描述。什么叫自解脱道?任何事情自动解脱。镜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东西出现在它面前的时候,它能够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但是清清楚楚照出来的同时,镜子本身并没有执着。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知一切,但是内心当中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获得解脱了。
思考题
1. 我们修行和做事情为什么还不能打成一片?
2. 我们如果不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持咒、念佛、诵经,那么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修行?
3. 觉知有哪两种?
4. 印祖说“纠缠便是摆脱”,为什么纠缠就是摆脱呢?
5.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这里的镜子比喻什么?像又比喻什么?怎么理解这个比喻?
6. 什么是六根?什么是六尘?
结语
印祖对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家人如何修行,乃至于如何了脱生死,都已经一一开示了,而且可以说,都开示得非常详细了。从我们如何成家立业,到如何求子、如何怀孕胎教、如何教育孩子,等等,都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大家还要去好好消化一下,关键是要按照印祖所说的好好去力行。
希望大家能够世出世间功德圆满,最后都能够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解脱成佛。祝大家一切吉祥如意!
一乘小编
《在家居士修行之道——印光大师教言选讲》的连载圆满了,我们的力行,也要努力日趋圆满。
为了和大家一起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每周二四明山一乘院开设了《在家居士修行之道》公益讲座,本书还被列为“显密讲修院”预科班教材之一,与诸位空中相会。
公益讲座:《在家居士修行之道》
时 间:每周二 20:00—21:00(北京时间)
主 讲:慧智师
YY直播间:65116256
子房间:预科班(密码:cjbd)
zoom:833 3082 7263(密码:123)
有兴趣参与预科班学习的同学,可以选择加入自己所在地区的班级,系统学习包括本书在内的一系列课程。
报名请扫码
报名截止日期:8月31日
愿我们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