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无我为何说我?一劫中十二如来竟是同一佛?其中奥妙,听智广阿阇黎...
为什么菩萨无我还说我,为什么一佛等于十二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连载七)
一乘小编:
在本期《跟智广阿阇梨一起学经论》栏目中,阿阇梨带我们继续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次学习,阿阇梨主要以静权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印公亲书、静公讲义合刊)为传承依据为我们作开示。
2020年8月31日(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势至菩萨圣诞纪念日。值此殊胜日,我们继续为大家连载《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菩萨无我为何说我”?
佛菩萨讲“我”和凡夫讲“我”有怎样的不同?
一劫中的十二位佛竟然是同一位佛?
要解其中的奥妙,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智广阿阇梨的开示。
智广阿阇黎开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静权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的“乙:正释经文”之一:“经家叙仪”。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正释经文”之二:“正显圆通”。
二、正显圆通
1. 菩萨无我为何说我
静权法师继续带我们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下一段经文:“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这段经文是大势至菩萨“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之后开始对佛所说的话。首楞严会上,二十五位大成就者向佛陀汇报自己修行证悟的法门,其中大势至菩萨所作的汇报就记录成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现在我们跟随静权法师学习大势至菩萨所作汇报中的第一句话。静权法师首先讲解了“我忆往昔恒河沙劫”中的“我”字。
我者,大势至菩萨自称。无我而我,名曰真我。菩萨四相皆空,圆通为我,随众生机,故名曰我。
什么是“四相皆空”呢?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说“菩萨四相皆空”,已经证得了无我的空性。但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开口便说“我忆往昔”,又用“我”来自称呢?静权法师开示说“无我而我,名曰真我”,虽然显现上菩萨也和我们一样,用“我”来自称,但是菩萨说“我”时的境界却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自认为有一个“我”。菩萨是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圣者,是以无我而说我,菩萨的“我”是无我实相中的“真我”,并非我们凡夫无明我执中自认为的“假我”。正如《金刚经》云:“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圆通为我,随众生机,故名曰我。”虽然菩萨四相皆空,已无我相,但是为了随众生之机,为了跟众生来讲话,所以还是要讲一个“我”,但其实他内心当中是无我的。
所以虽然佛菩萨也讲“我”,但是跟我们凡夫讲“我”是完全不一样的。佛菩萨是为了跟我们进行语言的沟通,所以才讲一个“我”,并不是他内心当中有我执的这样一种状况。
2. 那个耳熟能详的 “恒河沙劫”
忆者,记忆。往昔,即过去。恒河沙劫者,梵语劫波,此间称劫。劫表时分,如普通凡夫,记年月相似,但年月时分极短,劫数时分极长。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别。合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此处是指大劫而言。印度有一条恒河,如同中国长江黄河,甚阔甚长。恒河之沙,微细如面。以一沙算一大劫,如是一粒一粒,直至全河之沙算尽。此是极表劫数之多,远出于我们思量测度计算之外。所谓恒河沙劫,即无量数劫。
这段是对“忆往昔恒河沙劫”所作的讲解。“忆者,记忆。往昔,即过去。”所以“我忆往昔”就是大势至菩萨回忆过去。再来看“恒河沙劫”里的这个“劫”,梵语“劫波”,就是这里所称的“劫”。劫是一个时间单位,就如同我们普通凡夫用年月计时相类似,但相较之下,年月所表的时分极短,劫所表的时分极长。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一小劫是多长时间呢?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此处所说“恒河沙劫”,是指大劫而言。
印度有一条恒河,大家都知道的,就如同中国有长江、黄河一样的,可能还要更宽更长。恒河之沙呢,特别特别微细,微细如面,所以你想想整条恒河的沙有多少?“恒河沙劫”就是说以恒河中的一粒细沙算作一大劫,如此一粒一粒,直至全河之沙算尽。那是多少劫呢?是多长时间呢?可以说是远出于我们能够思量测度的范围之外的。所以佛经中说到“恒河沙劫”就是极为表示劫数之多,时间之长,恒河沙劫其实就是无量数劫。
有佛出世,乃对无佛出世而言。如今释尊已过去,弥勒尚未来,正是佛前佛后无佛出世之时。但释尊虽然过去,赖有言教存在,众生遇着,亦是有缘。
大势至菩萨回忆说,在过去无数大劫的时间里,“有佛出世名无量光”。“有佛出世”是指什么呢?是相对于无佛出世而言的。那么,在久远的时间长河当中,有的时候会有佛出世,有的时候没有佛出世。那么有佛出世的这个时间呢,是非常殊胜的,遍满光明;而没有佛出世时,是完全黑暗的时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虽然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涅槃,弥勒佛还没有下生,但是好在释迦牟尼世尊的这个教法还是存在着,众生能够遇到这个殊胜的教法,也是有缘。所以说,我们还是有一定的福报。
我们凡夫,尘劳障隔,知识昏迷,记性再好,不过当生。前生之事,无人能记。诸佛菩萨,具宿命通,能忆过去无量千万亿劫之事,如在目前。故法华经云:“观彼久远,犹如今日。”
我们凡夫的记性大都不太好,不用说前世的事情了,连小时候的事情都记不得,可能昨天、前天的事情都还记不住,特别是殊胜的教法可能记不住,贪、嗔、痴却都记得住。为什么?“尘劳障隔,知识昏迷”啊,凡夫最多的就是业障和无明,把佛性本有的清明智慧都障蔽了。但是佛菩萨却具有宿命通,能够回忆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的事情,就像在眼前。所以《法华经》云:“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3. 一劫中的十二位佛都是同一位佛
大势至菩萨于顶礼后,恭对释迦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由是次第,有十二位如来于一劫中相继成佛,其最后第十二尊,名超日月光佛。
按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名,分十二号。弥陀一名,具十二光明。十二光明,全归于弥陀一名,包含无遗。何以故?梵语阿弥陀佛,此云无量觉。佛证果觉,圆满广大,无法不包,故能包含无遗。读此可知大势至菩萨,过去无量劫前,所遇十二如来,即今阿弥陀佛是也。
那么,大势至菩萨于顶礼之后,恭敬地对释迦佛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这是大势至菩萨回忆往昔的事情,过去恒河沙劫之中,有佛出世,名号为无量光。无量光佛其实就是阿弥陀佛,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的另外十二号,经云:“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阿弥陀佛被称为“光中极尊”,他的光明是无量的、无边的、无碍的……,遍照十方世界。整个宇宙当中,全都充满了阿弥陀佛的光明,没有一个地方是阿弥陀佛的佛光没有照到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中。
虽然我们因为无明而看不到阿弥陀佛的佛光,但是可以感受到。当我们听到佛法开示,想到阿弥陀佛时,会身心清凉、安乐愉悦、欢喜充满,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光在起作用了。所以《佛说无量寿经》云:“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阿弥陀佛的光,从某个角度来说又是一种智慧,当我们的心向阿弥陀佛打开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就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所以阿弥陀佛是“以光明立名,分十二号”,在《无量寿经》里面讲道,阿弥陀佛就具有这十二光的名号。
静权法师又开示道:“弥陀一名,具十二光明。十二光明,全归于弥陀一名,包含无遗。何以故?梵语阿弥陀佛,此云无量觉。佛证果觉,圆满广大,无法不包,故能包含无遗。”为什么这十二种光明全都归于阿弥陀佛一个名号之中呢?梵语的阿弥陀佛即无量寿、无量光、无量觉,佛陀的证悟是圆满的,佛陀的果觉圆满广大,所谓“一即一切”,所以能包含无遗。
我们前面讲到“首楞严”不能简化为“楞严”时,已经讲到了阿弥陀佛的“阿”是无的意思,阿弥陀意为无量光、无量寿,所以“阿弥陀”从意思的完整性上来说也不宜简化为“弥陀”。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这个内容,在此不赘述。
“读此可知大势至菩萨,过去无量劫前,所遇十二如来,即今阿弥陀佛是也。”所以,大势至菩萨说到的“十二如来相继一劫”的这十二位佛陀啊,其实都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无量光佛。我们世间,以日月为最光明广大,能照四大部洲。阿弥陀佛光明,比日月光明,过于百千万倍,故名超日月光。
我们以前介绍过,在日本天台宗比叡山延历寺的《台宗课诵》里,有一个来自唐代的往生窍诀,里面的四句偈“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出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是一个决定往生净土的法门,非常精髓,非常简短,但是功德非常殊胜。如果你想要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仪轨可以说是难得的法宝。大家可以在我们一乘公众号里面获得修持的方法。(详见:《来自唐代的往生窍诀》)
阿弥陀佛的光是无边无际、无有障碍、无有间断的无量光,超胜于日月百千万倍。我们世间以日月的光芒为最光明广大,但其实日月都还是有局限性的。为什么呢?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太阳只能照白天,不能照晚上;月亮只能照晚上,不能照白天。从所照的范围来说,太阳和月亮只能照亮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卢洲。所以太阳、月亮都是有局限性的;而阿弥陀佛的光是超越日月的,它的光明遍照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也就是说,所有世界无所不照,而且没有时间的限制,白天晚上都永不间断地照耀,所以叫“超日月光”。
大势至菩萨于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那么这十二如来呢,其实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化身无量无数,在相继一劫的时间里,他示现成十二位佛。其实这十二位佛就是一位佛,是一位佛示现成十二位佛。
很多人对佛也有强烈的分别心,有些人认为药师佛跟阿弥陀佛完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直念阿弥陀佛的人,后来又念药师佛,他就想:“我念药师佛,阿弥陀佛会不会不高兴啊?”就会有这样的纠结。他这是把佛分别成像我们凡夫一样,一个一个不同的人,其实这是不对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佛陀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同一法身的。当然他有不同的、无量的示现,但是无量的示现也并不妨碍他的本体都是无二无别的。所以我们念任何一位佛,其他所有的佛都会高兴的;并不是说你念了这尊佛,那尊佛就不高兴了,那佛不就变成凡夫了吗?在佛的世界里,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以上静权法师带我们学习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大势至菩萨对佛陀禀白的第一段话:“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那么,大势至菩萨遇到阿弥陀佛也就是超日月光佛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下次接着学。
未完待续
一乘小编:
跟智广阿阇梨一起学经论,让我们且学且珍惜。敬请关注下一期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连载八)。